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风树亭诗》
《风树亭诗》全文
元 / 宋濂   形式: 四言诗

山有嘉树,油然发荣。岂不欲静,风挠之鸣。

我思我亲,颜猊日改。子欲养之,亲不子待。

呜呼噫嚱,孔怀孔悲。山高海深,孰堪喻之。

内而九藏,外而四体。皆亲之枝,同一根柢。

根既拨矣,而枝独存。夙夜哀号,莫达九原。

白杨萧萧,泉扃夜閟。我亲我思,得无蕉瘁。

亲不可见,音容是求。求之不得,血泪交流。

作亭墓隅,是曰风树。仰之瞻之,心焉孔瘁。

(0)
鉴赏

这首诗《风树亭诗》由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濂所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之情。诗中以“风树”为题,形象地描绘了亲人离世后,诗人内心如同被风吹动的树木般摇曳不定,情感难以自抑。

诗的开头描述了自然界的景象,山上有茂盛的树木,生机勃勃,但因风吹而发出声响,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接着,诗人将情感转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感叹岁月无情,亲人的容颜日渐改变,自己却未能在他们生前尽孝。这种遗憾和悲伤之情,通过“呜呼噫嚱,孔怀孔悲”直接表达出来,强调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进一步地,诗人将对亲人的思念扩展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无论是内在的五脏六腑,还是外在的四肢百骸,都如同亲人的肢体,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整体。然而,当“根”——生命的根源被剥夺之后,剩下的只是孤立的“枝”,诗人日夜哀号,却无法触及那遥远的九泉之下。

最后,诗人将思念寄托于墓旁的小亭,命名为“风树亭”,每当抬头或低头看到它时,心中便充满了深深的哀伤和疲惫。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作者介绍
宋濂

宋濂
朝代:元   号:潜溪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生辰:1310—1381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猜你喜欢

再用韵呈王臣兼简同社诸公

亭下江波绿样衫,亭前山势走惊骖。

心如胡马犹思北,梦比飞乌正绕南。

银笔新书时有省,金銮故事不须谈。

经纶从昔须贤哲,洗眼诸公国论参。

(0)

次韵赵祖德送李衡阳有感

秋日晒古城,秋风来水乡。

临流送归客,离思飞云扬。

银液深蘸甲,金钗俨分行。

祖行礼虽微,善颂意则良。

破涕忽成笑,欲语旋复忘。

若人工涉世,止沸非扬汤。

俛首是非海,如居清净坊。

一朝脱屣去,翩如雁随阳。

三折仅存臂,九回无复肠。

所欣返全璧,讵复忧焚冈。

我本山林人,才非锥处囊。

偶然踏朝市,包以冠与裳。

谁吹邹子律,自分冰氏凉。

馀习但文字,残星弄微芒。

来时岸柳绿,倏见秋叶黄。

何当首归途,解此名利缰。

湖山足佳处,与君共徜徉。

(0)

山友续辞.黄精

我取友兮得黄精,竹叶豆花交野阴。

人不图仙只图饱,鸦鹊窠雕龙爪零。

白可撷,青可捋,所思兮何由掇,半岩斜阳孟溪泼。

(0)

栗里华阳窝辞·其一栗里卉木

卉木之繁,所先我竹。成儿超母,二百日足。

其次松柏,异馀同节。自稚及老,升竹叔伯。

在我窝兮不欲摧,雪月雨风无亦宜,就中松风天下稀。

(0)

栗里华阳窝辞.栗里杯觞及壶樽

松陵木瘿,草堂竹根。草堂不贫,仍有瓦盆。

在我窝兮不可搀,自古英豪于此韬,不英不豪杯可衔。

(0)

合欢扇

明月虽圆有缺时,合欢安有百年期。

故令六六深宫女,泪落君前自不知。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