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百无营,山空一涧清。
林霜知爽甚,檐日觉寒轻。
静整遗编读,闲循古道行。
嚣尘不到眼,禽鸟亦忘情。
晓起百无营,山空一涧清。
林霜知爽甚,檐日觉寒轻。
静整遗编读,闲循古道行。
嚣尘不到眼,禽鸟亦忘情。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宁静的山间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平和。
首联“晓起百无营,山空一涧清”,开篇即营造出清晨宁静的氛围,山中空旷,一涧清水显得格外清澈,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晨曦的宁静之中。
颔联“林霜知爽甚,檐日觉寒轻”,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霜在林间显现出秋天的清爽,阳光透过屋檐,让寒冷的感觉减轻,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颈联“静整遗编读,闲循古道行”,诗人选择在这样的清晨,静静地阅读古籍,沿着古老的路径漫步,体现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尾联“嚣尘不到眼,禽鸟亦忘情”,最后两句将视角拉回自然,强调了这份宁静不仅影响了诗人自己,也感染了周围的生灵——即使是忙碌的禽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似乎忘记了它们的日常,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山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和谐统一,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美好。
出西门,望金天。东方欲出日,方今入虞渊。
累累谁家坟,松柏始齐肩。
昨日车马咽道路,行人逼侧不敢干。
盎有储酒,囊有储钱。
适来故所欢,何不酣歌明烛前。
醉时不见嗔,醒后还相怜。
哀哉灌仲子,杯酒生戈鋋。
岂不劳斟酌,作色矜一言。
今日乐相乐,毋为郁抑坐相煎。
振翮西天来,迢迢一万里。
乘风下青阳,山形削成指。
翠华结层霄,芙蓉列九子。
江南萃佳气,灵异自兹始。
玉壶隐仙踪,金丹含玄理。
乾坤为我炉,日月翼两耳。
真诠苟不迷,逍遥逸凡轨。
愿言憩蓬壶,吾道亦时止。
商飙夜捲万木空,苍鹰双飞来海东。
悲台黄云色悽惨,是谁呼堕寒枝丛。
平芜狡?走三窟,志行万里立突兀。
何不翻倒摩高秋,并向层霄见毫忽。
画师有意怜雄姿,写入鹅溪时一披。
广庭风清昼欲静,对此猛气掀霜髭。
吾闻疾鸟犹疾谀,宁知枭凤从来殊。
嗟尔毒爪莫漫驱,天际恐有图南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