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西门,望金天。东方欲出日,方今入虞渊。
累累谁家坟,松柏始齐肩。
昨日车马咽道路,行人逼侧不敢干。
盎有储酒,囊有储钱。
适来故所欢,何不酣歌明烛前。
醉时不见嗔,醒后还相怜。
哀哉灌仲子,杯酒生戈鋋。
岂不劳斟酌,作色矜一言。
今日乐相乐,毋为郁抑坐相煎。
出西门,望金天。东方欲出日,方今入虞渊。
累累谁家坟,松柏始齐肩。
昨日车马咽道路,行人逼侧不敢干。
盎有储酒,囊有储钱。
适来故所欢,何不酣歌明烛前。
醉时不见嗔,醒后还相怜。
哀哉灌仲子,杯酒生戈鋋。
岂不劳斟酌,作色矜一言。
今日乐相乐,毋为郁抑坐相煎。
这首《西门行》由明代诗人沈九畴创作,描绘了西门外的一幅生动画面,通过对比与讽刺,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世态炎凉。
诗开篇“出西门,望金天”,以开阔的视野引出主题,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接着,“东方欲出日,方今入虞渊”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更替,暗喻人生境遇的起伏不定,日出象征希望与新生,而日落则预示着结束与消逝。
“累累谁家坟,松柏始齐肩”描绘了一片荒冢,松柏虽高,却无法掩盖坟墓的凄凉,暗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随后,“昨日车马咽道路,行人逼侧不敢干”通过热闹与冷清的对比,展现了人情冷暖,昨日的繁华转瞬即逝,今日的荒凉却难以避免。
“盎有储酒,囊有储钱”描绘了人们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享乐,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及时行乐的主题。“适来故所欢,何不酣歌明烛前”表达了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醉时不见嗔,醒后还相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醉酒之时,人们放下戒备,彼此更加亲近;清醒之后,仍能相互体谅,体现了人性中温暖的一面。然而,接下来的“哀哉灌仲子,杯酒生戈鋋”则揭示了人性的另一面——杯酒之欢后的冲突与矛盾,灌仲子的故事作为反例,警示人们即使在欢乐之时也应警惕言行不慎带来的后果。
“岂不劳斟酌,作色矜一言”表达了对那些因一时冲动而破坏和谐的人的批评,提醒人们在享受欢乐的同时,也要谨慎行事,避免因言语或行为不当而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最后,“今日乐相乐,毋为郁抑坐相煎”呼吁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避免因内心的忧郁或他人的压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性弱点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何处韶光好,轻帆泊虎邱。
江山多胜迹,冠履尽风流。
锦绣成花坞,烟云入酒楼。
梵钟天欲曙,宝塔影初收。
铸剑终腾气,谈经可点头。
瓯评茶荈夕,碑护藓苔秋。
片石千人坐,名泉第一幽。
可中亭上月,独照古今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