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言.孤臣·其十三十一真》
《放言.孤臣·其十三十一真》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鳞怒非无谓,锄兰合有因。

楼犹祀铁汉,鬼独啖湘筠。

岳隐表天骨,韦脂腥肉人。

畏人称俊物,由彼叹孤臣。

(0)
鉴赏

这首诗《放言·孤臣(其十三)十一真》是明代诗人谢元汴的作品,通过深沉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首联“鳞怒非无谓,锄兰合有因”,以“鳞怒”比喻社会的不满情绪,暗示民众对于不公的愤怒并非无缘无故;“锄兰合有因”则以“锄兰”象征清除邪恶,暗含了对改革或正义行动的期待。这两句诗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某些不良现象的存在,需要采取行动来解决。

颔联“楼犹祀铁汉,鬼独啖湘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楼犹祀铁汉”可能是指某些地方依然存在对英雄的崇拜,但这里的“铁汉”也可能暗指某种坚毅不屈的精神;而“鬼独啖湘筠”则形象地描绘出邪恶力量的侵蚀,湘筠在这里象征着纯洁与美好,被“鬼”所吞噬,寓意着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败坏。

颈联“岳隐表天骨,韦脂腥肉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岳隐可能象征着高尚的品格或理想,但“天骨”却难以显现,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韦脂腥肉人”则描绘出人性中的丑陋面,腥肉比喻为腐败、堕落的人性,韦脂可能象征着传统道德的腐朽。

尾联“畏人称俊物,由彼叹孤臣”,表达了对社会中那些坚守正直、勇敢面对困难的“孤臣”的敬佩之情。在普遍的畏惧与冷漠中,他们如同稀有的俊物,值得人们尊敬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降的无奈与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正义与邪恶、道德与腐败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坚守正直之人的崇高敬意。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沁园春 虎

生在西山,常居东谷,出没无时。
向枯树岩前,幽泉涧畔,饥*渴饮,饱暖随宜。
一任纵横,平生勇猛,走入丛林万木披。
谁知得。
但无忧无*餐渴饮,饱暖随宜。
一任纵横,平生勇猛,走入丛林万木披。
谁知得。
但无忧无惧,断绝狐疑。
等闲剔起双眉。
有万里风生八面威。
自踏叶巡山,不离元所,一灵不昧,百兽皈依。
跳下悬崖,咆哮振地,月白山寒水满溪。
收牙爪,且藏身遁迹,独步云归。

(0)

满江红·太极浑沦

太极浑沦,才开口、便分仁义。
把清真支离,大道已废。
世事机谋求愈远,人情往复相牵系。
都不如、收拾早回头,安心意。
是非场,急回避。
人我山,俱抛弃。
这修道工夫,专柔其气。
万物抽添明进退,神炉静默牢封闭。
得一火、炼出个金刚,超天地。

(0)

沁园春 渔

不种田园,投闲江海,远绝尘踪。
保一家性命,扁舟为屋,随机应舵,逐浪乘风。
九曲江头,三元潭里,直把银钩堕水中。
波深底,把金鳞钓出,回棹孤峰。
三男三女和同。
向砂锅净洗热炉烘。
或敲冰煮茗,渴饮一碗,得鱼换酒,共酌三钟。
蓑衣解开,箬笠放下,醉唱升平月满篷。
江天阔,看一篙点处,粉碎虚空。

(0)

挂金索·三更鸡叫

三更鸡叫,冬至阳初动。
取坎填离,直向泥丸送。
火运周天,炉内铅投汞。
九转丹成,白雪飞仙洞。

(0)

沁园春 三教一理

道曰金丹,儒曰太极,释曰玄珠。
矧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心存至德,性悟真如。
阖*辟机关,抽添运用,返照回光复本初。
休分别,那些儿妙处,无字称呼。
虚中状若蓬壶。
寂静形忘一也无。
问三教根宗,谷神不死,灵源澄彻,诚意如愚。
五气朝元,五常合一,五眼圆明烁太虚。
仙儒佛,派殊而理一,到底同途。

(0)

百字令 儒宗

圣人传道,执其中、妙在惟精惟一。
放则周流弥六合,卷则退藏于密。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静里包皇极。
居仁由义,应机不费毫力。
四时天地同参,火符合候,默默存真息。
三五归元至德纯,保合太和冲溢。
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尽性穷端的。
死生勘破,到头还是空寂。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