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堤畔系吟驴,知在垂杨第几株。
学校文章如画饼,朝廷官爵似呼卢。
春吟应欠梅花在,时事曾言楮币无。
惆怅湘湄分袂处,今看细雨长蘼芜。
苏公堤畔系吟驴,知在垂杨第几株。
学校文章如画饼,朝廷官爵似呼卢。
春吟应欠梅花在,时事曾言楮币无。
惆怅湘湄分袂处,今看细雨长蘼芜。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怀。"苏公堤畔系吟驴,知在垂杨第几株"表明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熟悉和关注,如同古代大文学家苏轼一般,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节都能细腻体察。
"学校文章如画饼,朝廷官爵似呼卢"则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价值观,文章被比喻为美食,官职则如同儿戏,这可能是对当时科举文化和官场现实的一种调侃。
"春吟应欠梅花在,时事曾言楮币无"中,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梅花常象征着高洁和坚守自我,而"楮币"则是古代的一种货币,这里可能暗示社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惆怅湘湄分袂处,今看细雨长蘼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以及面对现实中的细雨和荒凉景象时的心境。"湘湄"常指古代的湘水流域,这里可能是诗人心中某个美好的地方,而"分袂"则有分手离别之意。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情感的寄托。
从学方年少,还家罄橐金。
久为江北客,能作洛生吟。
罢亚霜前稻,钩辀竹上禽。
归帆何处落,应拂野梅林。
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
喜君再共樽俎乐,怜我久怀丘壑情。
累牍已尝陈素志,新春应许遂归耕。
老年虽不堪东作,犹得酣歌咏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