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明过迹亦囱囱,遗像高楼醉面红。
记取楼头看塔影,小山丛桂正秋风。
端明过迹亦囱囱,遗像高楼醉面红。
记取楼头看塔影,小山丛桂正秋风。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文人遗迹的追忆与感慨。首句“端明过迹亦囱囱”,以“端明”代指古代文人,通过“过迹”二字,展现了这些文人在历史长河中的足迹,虽已远去,但其精神与影响依然存在。“亦囱囱”则可能暗喻着他们的影响力虽小却深远,如同微火燎原。
次句“遗像高楼醉面红”,将文人的形象与高楼相联系,高楼之上悬挂着文人的画像,仿佛他们仍在世间,甚至在饮酒时脸庞泛红,生动地刻画出文人风雅的一面,以及后人对他们艺术成就的敬仰与怀念。
第三句“记取楼头看塔影”,引出了一个具体的场景——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处的塔影。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象征着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提醒人们记住这段历史,记住那些曾经照亮过历史长河的文人。
最后一句“小山丛桂正秋风”,描绘了一幅秋日小山上的桂树在秋风中摇曳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文人的作品如同秋日的桂香,虽淡却持久,给人以深远的回味。同时,“小山丛桂”也象征着文人虽身处平凡,但其作品却能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遗迹的追忆,表达了对文人精神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
清和时序。望桂影渐生,薰风微度。
拂□金枝,传芳玉叶,天下瑞麟重睹。
竞敕谢庭,兰□振振,西痈□鹭。
庆门里,把丹枝争折,青云平步。声誉。
喧盛世,咏少□□,□□□□□。
□□□□,□□□□,□□□□□□。
今辰称美,愿与冈陵同固。更著取。
继沂公勋业,东平茅土。
买陂塘旋栽杨柳,飞桥检校公务。
当年题柱非无意,借用池墨玄雨。沱共渚。
早有路潜通,海上三神屿。归来笑语。
便玉螮横空,金猊跨海,安有野亭趣。
裴中令,别墅相师惟许。倡酬声应钟吕。
若教子午成丁卯,容得老渔寻句。忙唤醑。
好净洗穷愁,却与论诗谱。西风道古。
我欲系匏瓜,匏瓜何在,缑氏已无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