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旌一幅粉书名,行路知君亦涕零。
遂失词人空甫里,谩留悲鹤老华亭。
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
归处仙龛终不远,新坟东见海山青。
前旌一幅粉书名,行路知君亦涕零。
遂失词人空甫里,谩留悲鹤老华亭。
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
归处仙龛终不远,新坟东见海山青。
这是一首表达深切哀思的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情操和才华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其挚友的深沉哀悼。开篇便以“前旌一幅粉书名”描绘出陆公遗容之美,接而言“行路知君亦涕零”,则是说路人皆知陆公之贤,故闻其去世,不禁泪落。这两句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反映了逝者生前声望之高。
接着,“遂失词人空甫里”一句,以失去为悲,词人指陆公,其“空甫里”则喻其才华和文章如同珍贵的酒,无人再能品尝。下句“谩留悲鹤老华亭”,则是说即使有悲鹤在华亭啼叫,也无法挽留逝者的英魂。
中间两句,“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表现了陆公一生未得封侯,却留下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三甲”指古代官职中的高级别,而“六丁”则是文章的美称,反映出作者对逝者政治理想与文学成就的赞赏。
结尾两句,“归处仙龛终不远,新坟东见海山青”,则是表达了对逝者的安葬之愿和对其永恒精神的缅怀。其中“归处”指陆公归于自然或归于大地,“仙龛”喻墓地,而“新坟东见海山青”则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寄托着作者对逝者永恒不朽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挽诗以沉郁顿挫的笔触和深情厚谊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朋友、同僚乃至文学继承者的复杂情怀。
凤生丹山西,来为太平符。
矫立青琅玕,祥云蔚相扶。
一鸣合箫韶,再鸣应驺虞。
散为清明风,万象皆敷与。
色举抑何决,矢脱金仆姑。
戛摩参旗高,可望不可呼。
穿花迷娇雉,唼藻戏乳凫。
搔首重太息,春阴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