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恻恻短亭过,游子攀条晚渡河。
青鬓漫随黄叶改,春愁欲共夏蝉多。
箜篌自写栖乌曲,芦管空翻杨白歌。
即把唾壶时一击,泫然无与慰蹉跎。
西风恻恻短亭过,游子攀条晚渡河。
青鬓漫随黄叶改,春愁欲共夏蝉多。
箜篌自写栖乌曲,芦管空翻杨白歌。
即把唾壶时一击,泫然无与慰蹉跎。
这首《秋柳》由明代诗人曹徵庸所作,描绘了秋日之景,以柳树为载体,抒发了深沉的情感。
首句“西风恻恻短亭过”,以西风的轻柔而略带凄凉之感,渲染出秋日特有的氛围,短亭则暗示了旅途中的短暂停留,引人遐想。游子在这样的季节里,攀着柳枝,晚渡过河,这一画面充满了离愁别绪。
“青鬓漫随黄叶改”一句,将游子的青春与自然界的更迭相联系,青鬓与黄叶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光流逝,青春不再。“春愁欲共夏蝉多”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春愁与夏蝉的鸣叫交织在一起,仿佛是时间的叹息,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箜篌自写栖乌曲,芦管空翻杨白歌”两句,运用乐器和自然声音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哀婉的音乐氛围,箜篌与芦管的演奏,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栖乌与杨白的歌声,则是自然界对这故事的回应,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即把唾壶时一击,泫然无与慰蹉跎”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无奈与感慨。唾壶击打,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但面对无法挽回的过去和未来,只能黯然神伤,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转、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鹏飞鲲化未即逍遥游,龙章凤姿终作广陵散。
湓浦炉边督数钱,故人陆沉心可见。
气与神兵上斗牛,诗如晴雪濯江汉。
把咏公诗阖且开,旁无知音面墙叹。
我今废书迷簿领,鱼蠹笔锋蛛网砚。
六年国子无寸功,犹得江南万家县。
客来欲语谁与同,令人熟寐触屏风。
窃食仰愧冥冥鸿,少年所期如梦中。
江头酒贱樽屡空,南山有田岁不逢。
相思夜半涕无从,千金公亦费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