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群声寂,高楼一笛长。
穿云含律吕,横玉落宫商。
鹤唳关山冷,龙吟水国凉。
不堪肠断处,乡思折垂杨。
月夜群声寂,高楼一笛长。
穿云含律吕,横玉落宫商。
鹤唳关山冷,龙吟水国凉。
不堪肠断处,乡思折垂杨。
这首《闻笛》由明代诗人佘光裕所作,描绘了月夜中笛声悠扬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情感。
首句“月夜群声寂”,以“月夜”为背景,渲染出一片宁静的氛围,“群声寂”则强调了此时万籁俱寂的状态,为下文的笛声出场做了铺垫。
“高楼一笛长”,在这样的静谧之中,高楼上的一声笛响显得格外悠长,仿佛穿透了寂静的夜空,直达人心深处。
接下来的“穿云含律吕,横玉落宫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笛声比作穿透云层的玉笛,其音律如同律吕般和谐,又似横跨天空的玉器,落在了宫商的调式之中,形象地展现了笛声的美妙与高雅。
“鹤唳关山冷,龙吟水国凉”,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笛声的意境。笛声仿佛让远山的鹤唳也变得寒冷,水国的龙吟也显得清凉,通过自然界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笛声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回响。
最后,“不堪肠断处,乡思折垂杨”,表达了听者在笛声中深深感受到的思乡之情。笛声勾起了听者的乡愁,以至于难以承受,仿佛连那垂柳都承载不了这份沉重的思念,被折断了枝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笛声的美妙,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锦石青红似画中,每因幽玩一开篷。
三生依旧精魂在,二妙于今嗜好同。
玉杖未裁秋带雨,画船暂住夜腾虹。
向来艮岳成田久,莫更蒐奇入汴宫。
端溪西南流,两峡为之门。
万石矗天起,有若渴骥奔。
上无尺寸土,草木春不繁。
焉知外荦确,中有奇气存。
嵌窦互联络,水泉散清温。
玄液入山骨,灵质开云根。
磨刀割紫玉,玉腻刀无痕。
文房一得之,重价千金论。
我来正长夏,山雨溪水浑。
采寻竟无所,惆怅日已昏。
居人为我言,毋俾役者烦。
取石恒在冬,水缩地气暄。
百夫入深窈,一二或可扪。
鸲眼自生润,未数瑶与琨。
吾生食破砚,此物为田园。
归途倘或致,终感磨砻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