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题诗处,烟莎认旧踪。
二泉留沆瀣,五字削芙蓉。
激石开新藻,撑云失故松。
千秋一高咏,闲坐夜闻钟。
张祜题诗处,烟莎认旧踪。
二泉留沆瀣,五字削芙蓉。
激石开新藻,撑云失故松。
千秋一高咏,闲坐夜闻钟。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诗人张祜题诗之地的追忆与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和谐共存,以及时间流逝中那份永恒的诗意。
首句“张祜题诗处,烟莎认旧踪”,点明了地点,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来到了那个曾经留下文人墨迹的地方。烟雾缭绕中的莎草,似乎在辨识着往昔的痕迹,勾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接着,“二泉留沆瀣,五字削芙蓉”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泉水比作凝结的露水,生动地描绘了泉水的清澈与甘甜;同时,以“五字削芙蓉”形容张祜诗作的精炼与华美,展现出其诗歌的独特魅力。
“激石开新藻,撑云失故松”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与生机。激流冲击岩石,孕育出新的生命,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而云层遮蔽了古老的松树,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与变迁。
最后,“千秋一高咏,闲坐夜闻钟”表达了对张祜诗歌的敬仰与怀念。千年的时光里,一首诗的吟唱依然回响,夜晚的钟声仿佛是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致敬,传递出对文学与艺术永恒价值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祜题诗处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与对文学艺术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