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搆吴山百尺梯,更阑时听海鸡啼。
丝桐夜雨清猿梦,杨柳春风送马蹄。
雪涨海门天堑阔,潮回江浦月痕低。
登临若问登临句,如此江山如此题。
亭搆吴山百尺梯,更阑时听海鸡啼。
丝桐夜雨清猿梦,杨柳春风送马蹄。
雪涨海门天堑阔,潮回江浦月痕低。
登临若问登临句,如此江山如此题。
这首明代诗人朱同的《题冷起敬如此江山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夜晚景象。首句“亭搆吴山百尺梯”,展现了亭台矗立于吴山之巅,如同百尺高梯,显出其地理位置的险峻与气势。次句“更阑时听海鸡啼”,通过深夜的海鸡鸣叫,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静谧。
第三句“丝桐夜雨清猿梦”,以丝桐琴声和夜雨中的清猿叫声,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富有诗意的梦境氛围。第四句“杨柳春风送马蹄”,则转为春风拂面,杨柳依依,马蹄声声,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
第五、六句“雪涨海门天堑阔,潮回江浦月痕低”,进一步描绘了海边的壮丽景色,雪后海门开阔,潮水退去后,江浦的月色显得更低沉而迷人。最后两句“登临若问登临句,如此江山如此题”,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眼前江山美景的赞叹,认为这样的景致正是诗句的最佳题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山水的韵味,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体现了明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对江山社稷的热爱之情。
吾闻天马不受绊,谁欤操此青丝缰。
拂耳顿足三万里,草头一点西风长。
绝其刍豆傥能走,世岂复有豢龙手。
玉镶金錽朱排沫,一战功成骨先朽。
伯乐不及支公癖,放与逍遥啖春碧。
汗血全乾四蹄重,不使银鞍覆虎脊。
得无覂驾更齧膝,致令画者三掷笔。
画者乃今曹将军,能通马语取马神。
飘飘尾鬣堆若云,蓄怒未许奚官驯。
猛士掣之力不均,祇恐绳绝飞且奔。
海西所画已难得,何况骐驎出西极。
君不见骐驎出西极,又言在德不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