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余。
双全道法,横拈倒用总由渠。
只这元神元气,便是天兵将吏,除此外都无。
说与洞蟾子,定里作工夫。守为胎,用为窍,假为符。
既明此理,何须苦泥墨和朱。
若使精凝气固,便可驱雷役电,妖怪悉皆诛。
行满功成日,谈笑谒仙都。
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余。
双全道法,横拈倒用总由渠。
只这元神元气,便是天兵将吏,除此外都无。
说与洞蟾子,定里作工夫。守为胎,用为窍,假为符。
既明此理,何须苦泥墨和朱。
若使精凝气固,便可驱雷役电,妖怪悉皆诛。
行满功成日,谈笑谒仙都。
这首元代李道纯的《水调歌头·赠实庵》是一首禅宗道教的修炼心得之作。开篇强调“道”与“法”的相互依存关系,认为道是法的根本,法是道的体现,强调了修行者需要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道法。接着,诗人指出元神元气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天兵将吏,象征着内在力量的强大。
接下来,诗人对洞蟾子(可能是一位修道者的别称)提出建议,要在定静中下功夫修炼,将守持视为积累能量,运用则如呼吸通畅,符咒则是辅助工具。诗人强调,一旦领悟到这个道理,就不必过于执着于外在形式,如墨朱之类的修炼材料,关键在于精气的凝聚和巩固。
最后,诗人鼓励修炼者通过精进达到雷电驱使、妖魔降服的境地,那时便能轻松地走向仙都,实现功成圆满。整首诗寓教于乐,体现了道教修炼中的内外兼修和智慧运用。
君行值杪秋,飘飘登云巅。
笑弄石莲花,俯漱玉女泉。
秦时采松女,有无嬉紫烟。
双骑两茅龙,曾逢呼子先。
夜栖何峰室,遇师叩何诠。
一虎啸海月,万壑惊风旋。
飒然毛骨换,错落神光圆。
晨兴扳长萝,朗咏青霞篇。
黄河衣带去,蓬莱瞪目前。
赤日跳扶桑,仙掌发红鲜。
伊予歉兹游,桂心三十年。
梦想落雁顶,携诗问青天。
林麓限层云,奋飞怅无缘。
安能振衣去,共尔追群仙。
曹植白马篇,李白飞龙引。
流光耀千古,不与日星陨。
世人捧心戚,番为西子哂。
左生三十岁,雅志测沉冥。
鲸饮倾百川,自称吾酒星。
今朝理酒船,来过子云亭。
高谈叫太白,八斗挥雷霆。
霜云连山海气恶,柳枝簌簌冰花落。
此时万里无人烟,谁信清吟动池阁。
动池阁,生暮愁,雪泽古龙寒啾啾。
他时尔献三都赋,我钓长江万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