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蟠木几歌》
《蟠木几歌》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古风

千盘万盘互纠纷,嵚巇历落可笑人。

下垂两股蹋至地,宛似踯躅兽蹄奔。

左撞右突相撑拄,其上衍平无削痕。

玩之疑石又疑铁,乃是槎枒老树根。

此树蟠根几许年,此根入土沦黄泉。

未睹繁阴碍白日,定有偃盖摩苍天。

霜餐雨蚀干柯尽,根含神理郁缠绵。

天翻地转如驱毂,深谷为陵陵为谷。

淘沙汨浪孤根出,尘埃谁识真面目。

水石樵人太好事,移我中林之幽屋。

自来野性百不爱,爱此离奇伴幽独。

蓬头坦腹据豪吟,偃仰摩挲看不足。

我闻汉时有古桐,中郎拔之煨烬中。

深山大泽宁无此,斧斤狼藉恣蕴崇。

孤性不随劫火尽,出世或凭神鬼工。

轮囷堪为万乘器,雕锼无人谁先容。

吁嗟无人谁先容,且置中林幽屋中。

(0)
鉴赏

这首诗《蟠木几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一株奇特树木的深刻情感与赞美。

诗中首先描述了这棵树根部错综复杂,仿佛是千盘万盘互相纠缠,崎岖不平,令人忍俊不禁。接着,诗人以“两股”形容树根向下延伸至地面,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脚踏实地的动物,其行动显得既活泼又有力。树根左右摇摆,相互支撑,其表面平整,没有明显的削痕,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力量与和谐之美。

诗人进一步将树根比作石头或铁块,但最终揭示其真实身份——一棵老树的根。他想象这棵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根深入地下,穿越黄泉,虽未亲眼见证其枝叶繁茂遮蔽阳光,但可以想象其树冠高耸入云,触及苍天。霜雪侵蚀与雨水冲刷使得树干枯萎,但根部却蕴含着神秘的生命力,坚韧不屈。

诗中还提到了自然界的变迁,如同天地翻覆,树根在其中顽强生存,经历着从深谷到山陵的转换。在水流与泥沙的冲刷下,这根树根终于露出水面,但又有谁能真正识得它的真面目呢?水边的樵夫或许无意间发现了它,将其移入幽静的林中,与诗人共享这份自然的奇观。

诗人自述自己喜爱这种野性的美,不为世俗所动,而被这株离奇的树木深深吸引。他以蓬头坦腹的姿态,沉浸在对树木的观察与吟咏之中,无法满足于仅仅观看,而是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

最后,诗人联想到古代的古桐,以及汉代的故事,表达了对这株树木独特生命力的敬佩与向往。他希望这棵树能成为帝王的宝器,但遗憾的是,至今无人能发现并利用其价值。因此,诗人只能将这株树木暂时安置在自己的林中,期待有一天能够有人发现其非凡之处。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奇特树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辛丑九日五首·其五

往岁金台屡据鞍,居庸雁字仰天看。

中秋蟹断□花绝,红叶西山九日寒。

(0)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五

晚风微劲喜新晴,夜半船窗漏月明。

卧看孤篷摇水影,悠然枕上一诗成。

(0)

江行大雨水涨四首·其四

何处岸颓漂大树,明朝水落阁平滩。

村民争剪为薪去,万事从前预料难。

(0)

先天易吟三十首·其十八

万世复万世,人心无改时。

此理本非古,伏羲先得之。

(0)

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其二

种就株株攒万蕊,摘多干干茁三桠。

此诗两句烦君听,不是閒花是菊花。

(0)

嘉川

嘉川之西过新栈,几里朱栏绕青壁。

我行落月尚在水,水影照人襟袖白。

繁英杂缀修蔓上,绿锦缬带垂百尺。

清香满马去未休,赖尔春风慰行客。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