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如蛇盘,山根复山巅。
振衣上千仞,顿觉天地宽。
四山朗开豁,斜阳淡平川。
溪浅不可舟,桥断衣可搴。
依依桑柘村,翳翳井里烟。
老翁古柳枢,扶杖白垂肩。
问途入深巷,蒲柳隐败垣。
忽得幽人居,一室静且安。
中有插架书,外有负郭田。
种秫可酿酒,枕书时醉眠。
自言居家好,笑我行路难。
欲分清溪尾,著我屋数椽。
踏月两相过,亦足陶情欢。
子虽爱我厚,我亦愧子言。
天涯倦游客,岂不怀故山。
抱薪煮白石,岸巾曝晴檐。
兴来或杖履,松阴弄潺湲。
如此岂不乐,胡为复盘桓。
泠然御风去,月暮孤云寒。
细路如蛇盘,山根复山巅。
振衣上千仞,顿觉天地宽。
四山朗开豁,斜阳淡平川。
溪浅不可舟,桥断衣可搴。
依依桑柘村,翳翳井里烟。
老翁古柳枢,扶杖白垂肩。
问途入深巷,蒲柳隐败垣。
忽得幽人居,一室静且安。
中有插架书,外有负郭田。
种秫可酿酒,枕书时醉眠。
自言居家好,笑我行路难。
欲分清溪尾,著我屋数椽。
踏月两相过,亦足陶情欢。
子虽爱我厚,我亦愧子言。
天涯倦游客,岂不怀故山。
抱薪煮白石,岸巾曝晴檐。
兴来或杖履,松阴弄潺湲。
如此岂不乐,胡为复盘桓。
泠然御风去,月暮孤云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中游历的景象和心情。开篇“细路如蛇盘,山根复山巅”表达了道路曲折蜿蜒,穿行于连绵起伏的山脉之间。接着“振衣上千仞,顿觉天地宽”则写出了登高望远之后,对周围环境的豁然开朗之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如“四山朗开豁,斜阳淡平川”,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开阔的空间。而“溪浅不可舟,桥断衣可搴”则透露出一种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情况。
接下来,“依依桑柘村,翳翳井里烟”描绘出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老人用古柳木制成的枢轴,扶杖而行,显示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中还写道“问途入深巷,蒲柳隐败垣”表达了探寻幽静之地的意愿,而“忽得幽人居,一室静且安”则是找到了心仪的安宁所在。这里的生活极其简单,“中有插架书,外有负郭田”显示出诗人对知识和土地的重视。
“种秫可酿酒,枕书时醉眠”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而老翁的自言“自言居家好,笑我行路难”则显得出一种对旅途辛劳的同情。
此外,“欲分清溪尾,著我屋数椽”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里定居下来,而“踏月两相过,亦足陶情欢”则是夜晚与邻里之间的交流互动,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最后几句“子虽爱我厚,我亦愧子言。天涯倦游客,岂不怀故山。”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深厚的感情和对故土的思念。而“抱薪煮白石,岸巾曝晴檐。兴来或杖履,松阴弄潺湲”则是描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景。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故土的情感。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一枝才谢一枝殷,自是春工不与闲。
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瘁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