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何处更抽簪,四海谁无杕杜心。
若傍廉州应有石,纵治丽水岂多金。
中丞节钺传家远,新主圭璋望治深。
旦晚玺书征快令,种花不得待成阴。
问君何处更抽簪,四海谁无杕杜心。
若傍廉州应有石,纵治丽水岂多金。
中丞节钺传家远,新主圭璋望治深。
旦晚玺书征快令,种花不得待成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守正所作的《送张叙伯入都补令》其二,通过诗中的“问君何处更抽簪”开篇,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别前往京城任职的关切与不舍之情。诗中以“四海谁无杕杜心”一句,借杕杜(一种植物)象征忠诚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寓意友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
接着,“若傍廉州应有石,纵治丽水岂多金”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才华比作石头,即使在偏远之地也能发光发热;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便在治理贫瘠之地,也不求物质上的丰厚回报,体现了高尚的官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丞节钺传家远,新主圭璋望治深”则进一步赞扬了友人的家族传统和对新君的期望,表明友人不仅个人品德高尚,还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厚期待。
最后,“旦晚玺书征快令,种花不得待成阴”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期盼,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仕途上如花开般绽放,成就一番伟业。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蕴含了对友人高洁品质和政治抱负的赞美,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之作。
三庚无那暑气炎,纱棂八面开书室。
吟哦静里遣小年,左图右史陈无逸。
挂壁吴绫装尺幅,本朝作者麓台笔。
规模唐宋弱元明,胸中自有天然质。
一川平远万里空,插天青嶂高无匹。
尤爱老松岩腰出,羊肠难上疑盩厔。
溪亭对此听飞涛,苍石白泉复澎泌。
如是坐观兼卧游,观游两忘三即一。
满座清凉似作秋,梧梢轻籁飘瑟瑟。
不知题句者为谁,长掇芬菁消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