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丛绣径蒸香雾,沈郎钱自榆房铸。
绿茵十里醉东风,禽声汇色形春趣。
百昌欣欣争及时,吾民饥寒孰使之。
古来哲后凛明旦,予虽不敏遑耽宴。
锦丛绣径蒸香雾,沈郎钱自榆房铸。
绿茵十里醉东风,禽声汇色形春趣。
百昌欣欣争及时,吾民饥寒孰使之。
古来哲后凛明旦,予虽不敏遑耽宴。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首句“锦丛绣径蒸香雾”运用比喻手法,将繁花似锦的草地比作锦绣铺设的道路,在晨雾中弥漫着花香,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接着,“沈郎钱自榆房铸”一句,巧妙地将古代钱币与榆树联系起来,既体现了对古代货币铸造工艺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绿茵十里醉东风,禽声汇色形春趣”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绿草如茵,绵延十里,春风拂面,鸟鸣声声,色彩斑斓,充满了生机与乐趣。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百昌欣欣争及时,吾民饥寒孰使之”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人们却可能面临着饥饿与寒冷,这引发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思,以及对那些导致民众苦难的根源的追问。
最后,“古来哲后凛明旦,予虽不敏遑耽宴”表明了诗人对历史先贤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然才智有限,但不会沉溺于享乐之中,而是会时刻警醒,关注国家与人民的福祉。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