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支离愧此生,咨嗟尽日困愁城。
交情碌碌少知己,歧路迢迢几失声。
拨乱有心遭嫉谤,敛财无术懒逢迎。
小园能否容肥遁,愿藉村歌颂太平。
半世支离愧此生,咨嗟尽日困愁城。
交情碌碌少知己,歧路迢迢几失声。
拨乱有心遭嫉谤,敛财无术懒逢迎。
小园能否容肥遁,愿藉村歌颂太平。
这首诗《书叹(其一)》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反思。
首联“半世支离愧此生,咨嗟尽日困愁城。”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对自己半生漂泊不定、生活困顿的自责与哀叹。他以“支离”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既指形体上的破碎不整,也暗含精神上的孤苦无依。而“愧此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命轨迹的不满与遗憾,认为自己并未能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颔联“交情碌碌少知己,歧路迢迢几失声。”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人际关系与内心情感的复杂。在“碌碌”的交情中,诗人感叹自己缺少真正理解与支持的朋友,这使得他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往往感到孤立无援。而“歧路”象征着人生的岔路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在众多选择面前,内心的挣扎与迷茫,甚至有时会因犹豫不决而“几失声”,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颈联“拨乱有心遭嫉谤,敛财无术懒逢迎。”则将视角转向了社会与个人道德层面。诗人提到自己虽有改变混乱局面的心愿,却因遭到嫉妒与诽谤而难以实现;同时,他也坦承自己在财富获取方面缺乏手段,不愿意去讨好他人。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徘徊的无奈。
尾联“小园能否容肥遁,愿藉村歌颂太平。”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自我解脱的设想——是否能够在一个宁静的小园中,远离尘嚣,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同时,他希望借由乡村的歌声来歌颂和平与安宁,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这一愿望既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书叹(其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人际关系、社会道德以及理想生活的多重反思,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情感共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