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一曲透霓屏,红锦绷中养不廷。
谁道青峰白雨点,开元宰相也渠听。
春光一曲透霓屏,红锦绷中养不廷。
谁道青峰白雨点,开元宰相也渠听。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牟巘创作的《羯鼓图》。从艺术风格上看,诗人运用了鲜明、生动的意象和浓郁的情感来描绘春光与自然之美,同时也融入了历史的深刻反思。
"春光一曲透霓屏,红锦绷中养不廷。"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春天到来的景象,春光如同音乐般流泻而下,穿过了薄雾一样的窗棂,照亮了一切。而“红锦”可能指的是春日里盛开的花朵,或是用来比喻春色的浓艳。"绷中养不廷"则表达了一种在春光中沉醉,不愿意离开这种美好时光的情怀。
"谁道青峰白雨点,开元宰相也渠听。" 这两句诗则带有历史的影子。“青峰”和“白雨点”可能是指特定地理环境或气候现象,但在这里,它们更像是在隐喻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开元宰相也渠听"一句,提到了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这里“渠听”意味着即便是历史上的伟人也难以聆听得了时代的声音。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还通过对比历史与自然,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理。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象丰富多彩,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抒情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
闻说江南多笔工,马生所作尤瑰异。
十年江海得妙旨,一日声名倾众技。
故人怜我有书癖,数管不辞千里寄。
齐锋出颖虽不殊,洒墨虚心皆已智。
当年退之传毛颖,假辞托说终伤伪。
我今草草又百载,矫首相望空两地。
文房四子迭有无,商没参横似相避。
鼠须栗尾乃见嫌,强欲用之随弃置。
马笔端如故人面,眼瞥见时心已记。
跳龙卧虎非世习,绾蛇萦蚓皆儿戏。
岂知远适在加鞭,却效良工先利器。
何当拂衣隐林麓,约史著书从素志。
敢言名姓垂竹帛,自甘生死惟文字。
敬谢故人因及马,梳毫截管惟精致。
而今劲健已不售,要须软熟随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