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不剪阶三尺,自古唐虞是圣人。
万乐阿房歌舞地,只消一炬化为尘。
茅茨不剪阶三尺,自古唐虞是圣人。
万乐阿房歌舞地,只消一炬化为尘。
这首诗以历史的视角审视了古代宫殿的兴衰,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意味。首句“茅茨不剪阶三尺”,描绘了一幅简朴而荒凉的画面,茅草屋檐下积雪三尺,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接着,“自古唐虞是圣人”一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批判。
“万乐阿房歌舞地”则将笔触转向了历史上的奢华与繁华,阿房宫作为秦始皇时期的象征,代表了权力与财富的极致展现。然而,“只消一炬化为尘”这一句,却以强烈的对比,揭示了世间万物终将归于虚无的本质,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最终都逃不过时间的洗礼和命运的安排。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探讨了人类文明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婵娟罗浮月,摇艳桂水云。
美人竟独往,而我安得群。
一朝语笑隔,万里欢情分。
沈吟綵霞没,梦寐群芳歇。
归鸿渡三湘,游子在百粤。
边尘染衣剑,白日彫华发。
春风变楚关,秋声落吴山。
草木结悲绪,风沙凄苦颜。
朅来已永久,颓思如循环。
飘飘限江裔,想像空留滞。
离忧每醉心,别泪徒盈袂。
坐愁青天末,出望黄云蔽。
目极何悠悠,梅花南岭头。
空长灭征鸟,水阔无还舟。
宝剑终难托,金囊非易求。
归来傥有问,桂树山之幽。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雾敛江早明,星翻汉将没。
卧闻峡猿响,起视榜人发。
倚棹攀岸筱,凭船弄波月。
水宿厌洲渚,晨光屡挥忽。
林泽来不穷,烟波去无歇。
结思笙竽里,摇情游侠窟。
年貌不暂留,欢愉及玄发。
云涓恋山海,禽马怀燕越。
自非行役人,安知慕城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