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
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
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
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
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
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
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日归向旧时之山的场景与情感。首句“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归宿的渴望和不安。蝉鸣声充盈于林,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彰显出他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则透露了诗人归程可能会迟缓,以及面对离别之苦痛。这里的“上国”指向故乡或旧时所在之地,而“孤峰”象征着孤独和挑战,表明即便是回到熟悉的地方,也难以割舍内心的牵绊。
接下来的“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则描写了秋日行程中的景色与氛围。远方的山川尚未抵达,而鸿鹄之声尚未来临,却已感受到江边夜晚的清冷,这些都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映射。
最后,“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则表明尽管自然景物令人留恋,但对于行者而言,旅途中的风光再美,也难以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对归宿的无奈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山水景物,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旅行中的哲思,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秋日归乡图。
人言婚宦情欲本,我始求脱君已半。
孰知一世如一梦,在梦而觉宁待旦。
寒檐冻雨作秋声,冷屋风灯挑不明。
樽前已作十年语,后会未期吾屡惊。
一闻七字心已识,钩章棘句天与力。
念子方壮我已衰,不见参天二千尺。
季也亦有诗百篇,叔子拟度骅骝前。
端能过我三冬学,可复参侬一味禅。
平生夫铁脚,道价喧宇宙。
望礼东南云,吾今独何后。
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
初闻饮光笑,复作空生瘦。
今年退后禅,袖手不肯又。
真成菩萨魔,未免化城咎。
白月悬清光,大钟得辞扣。
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
丰台两禅子,三请期一觏。
翩然挈瓶盂,百里往相就。
古寺风雨馀,触目初邂逅。
夙昔有静缘,欢然宛如旧。
教我早自异,业成谁得救。
世故已备尝,踌躇复何候。
钻火勿停手,时来自渠透。
慇勤礼白足,吾为太山溜。
化人巧作襄样花,何年落子空王家。
羽衣霓袖涴香蜡,从此人间识尤物。
青琐诸郎却未知,天公下取仙翁诗。
乌丸鸡距写玉叶,却怪寒花未清绝。
北风驱雪度关山,把烛看花夜不眠。
明朝诗成公亦去,长使梅仙诵佳句。
湖山信美更须人,已觉西湖属此君。
坐想明年吴与越,行酒赋诗听击钵。
六月鄞江旱,焦劳刺史忧。
戴星趋洞府,踏月叩龙湫。
引咎青章设,为坛古法修。
山川将尔遍,牲币岂吾留。
帝意兹回眷,神聪俯应求。
油云潜感召,灵雨忽滂流。
急势朝翻幕,寒声暮咽沟。
馀波平浦屿,翠色蔽田畴。
池阁消残暑,闾阎庆有秋。
邦民无以谢,惟起载途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