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车白马兮来桑林。六事责已兮感天心。
天心回兮霈雨霖。苏万物兮恩泽深。
大濩作兮流遗音。
素车白马兮来桑林。六事责已兮感天心。
天心回兮霈雨霖。苏万物兮恩泽深。
大濩作兮流遗音。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祈雨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首先,“素车白马兮来桑林”一句,以素白的车辆和马匹来到桑树林中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暗示着祭祀活动的神圣性。接着,“六事责已兮感天心”,表达了人们通过自我反省和虔诚的祈祷,希望能够感动上天的心灵,反映出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天心回兮霈雨霖”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上天被人们的虔诚所感动,于是降下了甘霖,滋润万物。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解释,也寄托了他们对丰收和生活的美好愿望。“苏万物兮恩泽深”进一步强调了这场雨水对于万物复苏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恩惠。
最后,“大濩作兮流遗音”则可能指的是在祭祀仪式中演奏的大濩(一种古代乐器),其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留下了悠长的余音。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感,也象征着祭祀活动的精神传承,即使仪式结束,其意义和影响仍然在人们心中回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古代人民面对干旱时的虔诚信仰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和谐共生、丰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圣门如天不可梯,诸子欲以智取之。
杏坛独立无个事,只有回愚也大奇。
吾党少年子黄子,问津陋巷参颜氏。
只今此事冷如浆,来年八月槐花黄。
罨画溪头老诗伯,夜榜仙槎郁林石。
要令南斗避文星,却归北辰捧天极。
顷逢桂江双鲤鱼,殷勤两寄尺素书。
山长水远到不到,未必韦郎迹也疏。
书中只有相思字,更及融州一寒士。
泮水曾参冷似冰,等待春风放桃李。
青枫金刹依然在,黄石圯桥元不改。
只有谪仙稽古堂,兵烧水毁草树荒。
二大夫家有孙子,去珠复还堂再起。
朱甍碧瓦拂金波,牙签玉轴拄银河。
山鬼吹灯听夜诵,秋兔献颖供晨哦。
向来二李名父子,今来二李佳兄弟。
鹡鸰双去集上林,李家大夫看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