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公任侍郎比乞法名示之以妙通兹承佳偈因和以答》
《刘公任侍郎比乞法名示之以妙通兹承佳偈因和以答》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五言律诗

法法彰全妙,心心祇自通。

迥然分木迹,廓尔绝边中。

谛了名斯立,安行实所从。

大哉无事事,裴运有孤风。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守卓所作,名为《刘公任侍郎比乞法名示之以妙通兹承佳偈因和以答》。诗中蕴含着深刻的禅理与哲思,通过“法法”、“心心”、“木迹”、“边中”等词语,描绘出一种超越世俗、直达本心的精神境界。

“法法彰全妙”,意味着佛法的真谛在于全面地揭示宇宙万物的奥秘,强调佛法的普遍性和完整性。“心心祇自通”,则表达了心与心之间的直接沟通,无需外在媒介,强调内心的觉醒与自通。

“迥然分木迹,廓尔绝边中”,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深远与广阔,如同树木的痕迹在大地上延伸,无论多么遥远或接近边缘,都能找到其存在与意义。这里运用了自然界的形象来比喻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性。

“谛了名斯立,安行实所从”,意指通过深入理解佛法的名称与概念,才能建立起稳固的修行基础;而真正的行动与实践,则是遵循佛法的指引,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大哉无事事,裴运有孤风”,最后两句总结了佛法的精髓,即在看似无为的行动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力量。这里的“裴运”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修行方法或状态,“孤风”则可能象征着独立不倚、超脱世俗的独特气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智慧,引导读者探索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冬日与铁城诸子游小岭同赋·其二

杖头标笠五铢轻,扶上孤峰四望平。

沧海东西浮岛屿,白云朝暮暗江城。

鸟逢吟客声相引,鹿认林僧路共行。

我是即山山即我,相看何用更知名。

(0)

秋夜怀罗颢甫

不到山中月再弦,夜来重忆住山缘。

身依好友乡心断,眼见时人道力坚。

露下草虫闻细语,风前巢鹤解安禅。

思君又是凉秋候,拟就漫溪半榻眠。

(0)

用张子白韵寄姚齐州十首·其五

见说河阳县,春来花满林。

桑麻依保障,弦诵想清音。

老我躬耕计,劳君抚字心。

江皋时极目,云树一何深。

(0)

杨凌霜郑秉渊衍源诸子过宿东林·其一

高人抱幽独,薄暮款松关。

坐久为予说,城中无此閒。

孤灯堪引兴,清论不离山。

更有微言在,明朝莫便还。

(0)

露珠

荷泻曾疑合浦飞,那知出处亦微微。

青莲花里重逢易,红雪炉中乍见稀。

兰麝香氛垂素幕,珊瑚枕冷掩层帏。

任教玉线穿难就,何况罗珍袖得归。

(0)

归雷峰与同学诸子

村寺空工乐事兼,今来重访野情添。

新成高阁能临水,旧种松枝已过檐。

秋入平林犹有叶,塔迷烟雨尚留尖。

倦游真有乡园恋,一枕寒潮梦亦甜。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