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泻曾疑合浦飞,那知出处亦微微。
青莲花里重逢易,红雪炉中乍见稀。
兰麝香氛垂素幕,珊瑚枕冷掩层帏。
任教玉线穿难就,何况罗珍袖得归。
荷泻曾疑合浦飞,那知出处亦微微。
青莲花里重逢易,红雪炉中乍见稀。
兰麝香氛垂素幕,珊瑚枕冷掩层帏。
任教玉线穿难就,何况罗珍袖得归。
这首诗以露珠为题,细腻描绘了露珠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与感受。首句“荷泻曾疑合浦飞”以夸张手法,将露珠比作从荷花上滑落,仿佛是合浦珍珠般珍贵,引人遐想。接着“那知出处亦微微”转折,指出露珠虽小,却也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青莲花里重逢易,红雪炉中乍见稀”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露珠在清雅的莲花中常见,后句则说在炽热的红雪炉旁难得一见,形象地展现了露珠在不同环境中的状态。
“兰麝香氛垂素幕,珊瑚枕冷掩层帏”进一步渲染了露珠所处的环境氛围,香氛缭绕的素色帷幕与冰冷的珊瑚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意境,暗示露珠虽小,却能融入并影响周围的环境。
最后,“任教玉线穿难就,何况罗珍袖得归”表达了对露珠的赞美与敬意,即使是最精细的玉线也难以捕捉到它的踪迹,更何况是那些珍贵的罗袖?这不仅是对露珠难以捉摸的特性的一种感慨,也是对其独特魅力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露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自然与生活中的独特存在感,以及它所蕴含的深邃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事物的深刻洞察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