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日与铁城诸子游小岭同赋·其二》
《冬日与铁城诸子游小岭同赋·其二》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杖头标笠五铢轻,扶上孤峰四望平。

沧海东西浮岛屿,白云朝暮暗江城。

鸟逢吟客声相引,鹿认林僧路共行。

我是即山山即我,相看何用更知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冬日游历小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深。

首句“杖头标笠五铢轻”,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行旅者的形象,手持轻便的竹杖,头戴斗笠,轻装简从,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风范。接着“扶上孤峰四望平”,写出了登山的过程,随着高度的提升,视野也变得开阔,展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沧海东西浮岛屿,白云朝暮暗江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大海的广阔与岛屿的静谧,白云的飘渺与江城的繁华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鸟逢吟客声相引,鹿认林僧路共行”则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通过鸟儿与鹿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诗人与林中隐士之间的默契与亲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是即山山即我,相看何用更知名”两句,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的境界,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在自然面前,名利地位皆可抛开的超脱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海棠未开对酒作此

春以花故妍,花好不辱春。

漫山烂桃李,由求盖具臣。

国艳朝众芳,此花当不名。

芳园丽韶景,点检能几根。

东风未披拂,万红藏杳冥。

过客白眼看,遂与凡木邻。

一朝吐华艳,天日为之醺。

绿樽有醇酌,及兹托慇勤。

君看淮阴市,岂有国元勋。

俗情傲未然,花笑当不嗔。

(0)

送孙远仲知录解官归洪雅

锦官碌碌牛马走,邂逅僧庐欣握手。

尝忆观灯夜相过,一时胜辈同樽酒。

孤云岑绝西南陬,牢落重来说旧游。

不知宦情薄如纸,掉头忽作商声讴。

蚤年提笔战多士,晚岁功名梦相似。

底事人生真足夸,华发犹能彩衣戏。

霜空木脱秋山明,高风驾帆秋浪轻。

细雨重阳好天气,红萸紫菊正思君。

(0)

用山谷上东坡韵与冯黎州·其二

鼓镛作宫庭,缶盎不能声。

仙圆起濒死,乃欲进豨苓。

淫书有痼疾,展卷自弱龄。

俗学或攘之,正忧荆棘生。

孔颜共一世,馀事不芥蒂。

跪求直指处,遂了不朽计。

自今面其真,向来独喜似。

(0)

失题

身长七尺面一尺,眼若电光鬓若棘。

腰间大羽不妄发,长空弦落鸟随踣。

汉家夫子方少年,东平月窟西酒泉。

不须武阳兵十万,不用都尉卒五千。

愿得君王一寸铁,断取楼兰献北阙。

笑提金印归去来,五湖茫茫波浸月。

(0)

书薛公肃山斋

爱山仍以山名斋,问山何许檐周回。

午窗睡足一笑起,风吹市声不到耳。

插貂鸣玉主人事,山不撩君君自戏。

细思却合幽人居,分我半几来读书。

(0)

重阳前一日仲明见过留之以州会辞作此示之

黄菊金钱小,红萸锦纽香。

滞留成久客,邂逅作重阳。

胜友几相值,清尊聊共尝。

吾宗惯城府,幽兴负沧浪。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