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为山客,今朝问水程。
沙横疑港断,滩迅觉舟轻。
远近村舂合,高低渔火明。
回头忽苍莽,一望一关情。
十日为山客,今朝问水程。
沙横疑港断,滩迅觉舟轻。
远近村舂合,高低渔火明。
回头忽苍莽,一望一关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间水道的行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旅途中的艰辛的体验。开篇“十日为山客,今朝问水程”两句,设定了诗人的身份——一位在山中行走了十天的旅者,并且今天特意询问水路的情况。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透露出他对于前行道路的谨慎考虑。
“沙横疑港断,滩迅觉舟轻”描述了河流中的沙洲和急流给航行带来的困难。沙洲可能会阻断水路,而快速的急流则让船只行驶得更为轻快,这两者的对比,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反映出旅途中既有挑战也有惊喜。
“远近村舂合,高低渔火明”一句,则将视野转向河岸边的村落和渔民的生活。渔火(捕鱼用的火光)在夜晚尤为明亮,这是对宁静乡间生活的一种描写,同时也强调了时间已经接近傍晚。
最后,“回头忽苍莽,一望一关情”两句,通过诗人回首的动作和他内心的情感,表达了一种深厚的乡愁。山川形胜,水流潺潺,这一切景象在诗人心里激起了对故土的无限留恋。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雄浑,是一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
桓家野王弄秋玉,流落秋亭半枝竹。
君山老人何处归,梦入潇湘洞庭曲。
浮丘仙客五湖心,复向沧波学凤吟。
不吹玉塞梅花调,不奏青楼杨柳音。
商声迟迟羽声急,寒苇飞花露香入。
水灵解佩撇波来,山魅吹灯倚云泣。
万事无心一叶舟,夜寒星斗落船头。
数声绝岛鱼龙曙,三弄澄潭雁鹜秋。
初闻凤在冈,倏尔鼍吟水。
天籁风泉何处鸣,落木寒狷一时起。
浮丘子,通灵仙,汗漫终悬魏阙情。
曲终又欲蓬莱去,日抱云璈朝玉京。
海上群峰一峰别,群山向下如丘垤。
云开华顶见琉球,天尽沧波带吴越。
元气鸿濛湿不飞,凉霜五月袭人衣。
迥临飞鸟空青外,始识筹峰天下稀。
石林阴洞何冥密,万籁天声散秋色。
南涧飞泉鹤梦清,太阴积雨龙漦白。
我闻伸蒙子,云卧清晖里。
一旦金马门,名高此山水。
忆昨伸蒙骂贼时,悠悠往事亦堪悲。
支离一代忠臣义,感激千秋达士知。
郎官作县先名节,独访遗踪吊前列。
载酒唯浇石上苔,回鞭不醉山中月。
东山歌酒兰亭笔,疏散当年竟何益。
愿君遗爱比桐乡,功名记在筹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