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其一》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其一》全文
宋 / 李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深丛茉莉香有馀,秾李争春俗不除。

借箸推排风味胜,尖新莫向小梅疏。

(0)
翻译
深深的丛林中茉莉花香气浓郁
丰满的李子树争着在春天绽放,世俗的风气却难以去除
注释
深丛:茂密的树林。
茉莉:一种香气袭人的白色花朵。
馀:剩余,此处指香气浓厚。
秾李:丰满的李子树。
争春:竞相在春天开放。
俗不除:世俗风气难以改变。
借箸:借用筷子。
推排:排列比较。
风味:风味或特色。
尖新:新颖独特。
小梅:小型梅花,可能指精致的食物或事物。
疏:稀疏,这里指不稀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所作,名为《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其一)》。诗中通过描绘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情感寄托。

首句“深丛茉莉香有馀”以茉莉花为例,形容花香浓郁且不曾消减,这里的“深丛”指的是茂密的花丛,“茉莉”是一种常见的芳香植物,它的香气代表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不能忘怀的情感。

接着,“秾李争春俗不除”则用“秾李”(一种花名)来形容春日花开竞相斗妍,表明即使是习以为常的景象,也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美丽。这里的“秾李”与前面的“茉莉”形成对比,共同描绘出一个繁华而不失质朴的春日画面。

第三句“借箸推排风味胜”中,“借箸”指的是借助工具(如筷子)来整理花间小径,“风味胜”则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美好情趣更是胜过寻常。这里诗人通过“借箸推排”的动作,强调了对自然之美进行细腻体验的重要性。

最后,“尖新莫向小梅疏”则以“尖新”形容花的鲜嫩与生机,“小梅”指的是梅花,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茉莉和梅花,表达了对各类美好事物都应给予关注和欣赏的心情。不要因为某些东西微小或不起眼,就忽略它们的存在和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春天自然景象的一种抒情,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态度和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李吕
朝代:宋   籍贯:记诵过   生辰:1122—1198

李吕[1122年~1198年]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
猜你喜欢

山馆

地僻稀来往,空山日正长。

晚凉新睡觉,古木自斜阳。

(0)

秋歌

秋风吹江湄,采芳寄相忆。

妾貌如芙蓉,朝昏几变色。

(0)

苕溪逢谢长史姊丈携家适至赋此志喜且以为别

不谓飘零客,能逢骨肉亲。

乍同灯下语,犹讶梦中身。

意绪兼悲喜,关河各苦辛。

音初闻里闬,事但话乡邻。

细问儿童长,空怜弟妹贫。

艰危前路甚,消息故园真。

虽得欢携乐,其如别泪新。

明朝又分手,两地共伤神。

(0)

上杨叔向参知

清朝骚雅见遗音,爱士常怀倒屣心。

太史文章高倚马,右军书法得来禽。

家饶美竹堪为箭,爨有焦桐解辨琴。

行部时时过剑水,匣中风雨作龙吟。

(0)

语溪舟中除夕用旧韵

满江灯火照帆樯,断送韶华在异乡。

红烛也流今夕泪,青铜犹忆去年妆。

孤身长路思千里,半世虚名梦几场。

欲解离愁谋一醉,行厨何处有椒觞。

(0)

送林叔度游支提寺

何时踪迹别壶公,岁晚看山过霍童。

客路杖藜残雪里,人家鸡犬乱云中。

钟闻下界诸天近,寺隐深林一径通。

遥想空门多胜事,半龛明月几僧同。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