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叶与叶想,作非叶想,作非叶即叶想,庶几乎扫叶;
有凉之凉时,有不凉时,有不凉之凉时,是故曰清凉。
作叶与叶想,作非叶想,作非叶即叶想,庶几乎扫叶;
有凉之凉时,有不凉时,有不凉之凉时,是故曰清凉。
此联以禅理入诗,深具哲思。"作叶与叶想,作非叶想,作非叶即叶想",描绘了对事物认知的层次,从直观的“叶”到超越的“非叶”,再到将“非叶”视为“叶”,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庶几乎扫叶",意味着通过这种深刻的理解,可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如同扫去心灵上的尘埃。
后半部分"有凉之凉时,有不凉时,有不凉之凉时",进一步阐述了对“凉”的感知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情境、心境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万物皆有其相对性。"是故曰清凉",总结出“清凉”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温度感受,更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是对世间一切现象无执无着、超然物外的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此联以“扫叶楼”为背景,借物喻理,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智慧。
凉月纷纷疑积雪,凝晖散彩白于银。
此时独酌开轩坐,便欲剡溪寻隐沦。
尔营茅斋名快雪,我醉行吟踏秋月。
河汉无声风露寒,心境泠然一高洁。
北风萧萧吹江芦,清霜载道冰在须。
奚奴束书催上车,政成卷旆归京都。
暨阳眇处天一隅,里闾凋瘵烦爬梳。
负戈攘臂众暴寡,探囊胠箧争捐躯。
天民秉彝同好德,椎牛端为饥寒驱。
倅州宽惠别淑慝,瘅恶岂必连妻孥。
甘棠蔽芾有馀荫,百里宁谧无援桴。
存心忠孝本天性,为政固与常人殊。
寿昌自乐归河中,希文隐忧居江湖。
白云舍近毕至愿,青霄路迥宁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