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木卧无梢,浪捲沙翻去似瓢。
几度过秋生藓晕,至今流润应江潮。
泫然疑有蛟龙吐,断处人言霹雳焦。
材大古来无适用,不须郁郁慕山苗。
千年古木卧无梢,浪捲沙翻去似瓢。
几度过秋生藓晕,至今流润应江潮。
泫然疑有蛟龙吐,断处人言霹雳焦。
材大古来无适用,不须郁郁慕山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千年古木卧无梢,浪捲沙翻去似瓢”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棵千年古树横亘在河岸边,其巨大无比,如同天然的舟楫,而河水则像滚动的浪花,将河沙卷起如同舂水之瓢。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的感慨,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力量。
接着“几度过秋生藓晕,至今流润应江潮”两句,进一步描绘古木经历了无数个秋天,树根周围长满了苔藓,而它的生命力依然旺盛,与江水的潮汐相呼应。这象征着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他对于永恒不变的向往。
“泫然疑有蛟龙吐,断处人言霹雳焦”两句,则让人联想到古木之中可能藏匿着神秘的生灵,或许是传说中的蛟龙,而树木断裂的地方,更有人说那是天雷所击,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奇幻想象。
最后“材大古来无适用,不须郁郁慕山苗”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棵巨树的赞叹,它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必去羡慕那些小巧玲珑、容易被利用的山间细流。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性和独立性的尊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也表达了他对生命力与个人价值的独到见解。
杖策恣邀游,相从在浚谷。
洞口白云生,天际岩如屋。
瀑布挂崖间,飞空作碧玉。
长侣江流声,还如烟雾簇。
幽人获其趣,仰卧观不足。
采彼涧中蒲,泛觞石泉曲。
吹笙应空山,幽响恒相逐。
往笑任所之,沿流揽秋菊。
共唱紫芝歌,遥慕绮与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