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
佛影诸天近,空香下界同。
悬峰吐日月,古壁淡烟虹。
开凿元神造,飞栖叹鬼工。
云屯山欲坠,潭静水恒空。
势倚乾维外,形盘地轴东。
觉花常捧露,忍草自含风。
宝筏迷川迥,金绳慧景融。
八平明净业,七满表慈衷。
听法趋鲛女,传经侍海童。
日城虚不昧,星劫运无穷。
塔涌青冥外,轮浮色界中。
人寰三岛近,天路十洲通。
鳌岫攒雕拱,莲崖映绮栊。
冥搜情讵已,遐览意何雄。
仙客餐灵薤,羁人叹转蓬。
玉毫如可照,于此脱尘蒙。
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
佛影诸天近,空香下界同。
悬峰吐日月,古壁淡烟虹。
开凿元神造,飞栖叹鬼工。
云屯山欲坠,潭静水恒空。
势倚乾维外,形盘地轴东。
觉花常捧露,忍草自含风。
宝筏迷川迥,金绳慧景融。
八平明净业,七满表慈衷。
听法趋鲛女,传经侍海童。
日城虚不昧,星劫运无穷。
塔涌青冥外,轮浮色界中。
人寰三岛近,天路十洲通。
鳌岫攒雕拱,莲崖映绮栊。
冥搜情讵已,遐览意何雄。
仙客餐灵薤,羁人叹转蓬。
玉毫如可照,于此脱尘蒙。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飞来寺的壮丽景象与深邃的佛教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首句“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描绘了山水环绕,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佛影诸天近,空香下界同”则将视线转向精神层面,暗示着佛法的深远与普遍性,无论是在高远的天空还是在人间,都能感受到佛法的纯净与香气。
“悬峰吐日月,古壁淡烟虹”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峰的雄伟与古壁的神秘,日月从峰顶升起,烟虹在壁上显现,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接下来的“开凿元神造,飞栖叹鬼工”则表达了对古代工匠智慧的赞叹,他们创造出了如此宏伟的建筑,令人感叹不已。
“云屯山欲坠,潭静水恒空”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峦似乎要倾倒,而潭水则保持着永恒的宁静,这种对比凸显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随后的“势倚乾维外,形盘地轴东”进一步强调了寺庙所处位置的独特与重要,它仿佛连接着天地之间的某种力量。
“觉花常捧露,忍草自含风”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佛教中的修行与觉悟,觉花捧露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智慧,忍草含风则体现了坚韧与宽容。接下来的“宝筏迷川迥,金绳慧景融”则比喻了佛法如同渡过人生苦海的宝筏,金绳则象征着智慧的引导,两者共同构成了通往解脱的道路。
“八平明净业,七满表慈衷”表达了佛教修行的境界,八平代表了八正道,明净业意味着清净的善行,七满则指七觉支,表露出慈悲之心。接下来的“听法趋鲛女,传经侍海童”描绘了僧侣们在佛法的引领下,如同鲛女和海童般虔诚地追求真理。
“日城虚不昧,星劫运无穷”则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融入其中,暗示了佛法的永恒与宇宙的无限。最后,“塔涌青冥外,轮浮色界中”描绘了寺庙的塔楼高耸入云,仿佛超越了物质世界,而轮则象征着轮回与解脱,它们在色界中漂浮,展示了佛教对于生命循环的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峡山飞来寺的壮丽景色,更深刻地揭示了佛教的哲学思想与修行境界,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精神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