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入惠山寺,不见寺中人。
石径松鳞古,玉甃泉流新。
清瘦森毛骨,水石相磨磷。
酌彼一泓乳,涤我万斛尘。
散步得胜概,意气凌高旻。
澹然忘身世,邈与泰初邻。
言入惠山寺,不见寺中人。
石径松鳞古,玉甃泉流新。
清瘦森毛骨,水石相磨磷。
酌彼一泓乳,涤我万斛尘。
散步得胜概,意气凌高旻。
澹然忘身世,邈与泰初邻。
这首清代诗人刘藻的《惠山用东坡和王武陵窦群朱宿三诗韵(其二)》描绘了诗人游历惠山寺的所见所感。首句“言入惠山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步入寺庙的心境。接下来,“不见寺中人”暗示了寺内的宁静与空寂。
“石径松鳞古,玉甃泉流新”通过描绘古老的石径和流淌的新鲜泉水,展现了寺庙环境的古老与生机。诗人运用“松鳞”和“玉甃”这两个形象,富有诗意地刻画了山石和泉水的质感。
“清瘦森毛骨,水石相磨磷”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山石的清瘦和水石相互磨砺的场景比喻为人的精神风貌,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高和坚韧。
“酌彼一泓乳,涤我万斛尘”表达了诗人品饮山泉,洗涤心灵的净化过程,寓意着摆脱世俗尘埃,追求内心的纯净。
“散步得胜概,意气凌高旻”写诗人漫步山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豪情满怀,志向高远。
最后两句“澹然忘身世,邈与泰初邻”则传达出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的超脱心境,仿佛与宇宙的初始状态相近,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惠山寺的景致,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凡心境的追求。
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
予传澄心古纸样,君使制之精意馀。
自兹重咏南堂纸,将今世人知首尾。
又得水底碧玉腴,溪匠畏持如抱虺。
拜贶双珍不可辞,年衰只怕歔歈鬼。
青山峡里桐庐郡,七里滩头太守船。
云雾未开藏宿鸟,坡原将近见烧田。
养茶摘蕊新春后,种橘收包小雪前。
民事萧条官政简,家书时问霅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