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隐士琴》
《听隐士琴》全文
宋 / 黄裳   形式: 古风

幽意不可象,因声而后形。

至声不可伪,因心而后生。

三尺膝上孤,一寸胸中鸣。

急声如飞泉,泻泻秋云边。

巧声如流莺,历历春风前。

幽人无此心,素弦无此声。

心与手相忘,意与声相迎。

弹者自到古,闻者谁知音。

但见风色吹我清,欲御此风天上行。

(0)
鉴赏

这首诗《听隐士琴》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描绘了聆听隐士弹琴时的内心感受和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听琴的体验提升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纯净的境界。

首先,“幽意不可象,因声而后形。”这句话点明了音乐能够传达出难以言表的深邃情感,通过声音的流动,将无形的意境具象化。接着,“至声不可伪,因心而后生。”强调了音乐的真实性和心灵的共鸣,只有发自内心的音乐才能触动人心。

“三尺膝上孤,一寸胸中鸣。”描绘了琴声从琴弦发出,仿佛在孤独的膝上轻轻响起,又似乎在演奏者的心中激荡。接下来的“急声如飞泉,泻泻秋云边;巧声如流莺,历历春风前。”通过飞泉和流莺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琴声的动态美,既有急促有力的节奏感,又有细腻婉转的旋律。

“幽人无此心,素弦无此声。”表达了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并感受到这种音乐之美,而琴弦本身也因演奏者的内心而发出不同寻常的声音。接下来的“心与手相忘,意与声相迎。”则进一步阐述了演奏者与音乐之间的和谐状态,心手合一,意随声起。

最后,“弹者自到古,闻者谁知音。”说明了音乐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演奏者能与古代大师相通,而听众虽能感知其美妙,却难以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整首诗以“但见风色吹我清,欲御此风天上行。”结尾,表达了对音乐之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音乐中寻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综上所述,《听隐士琴》不仅是一首赞美音乐之美的诗作,更蕴含了对心灵纯净、艺术追求和超越世俗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黄裳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雪山寺

极目遥岑起晓烟,深埋凝雪梵王禅。

冰枝老树弥千壑,衲被苍僧布法筵。

为美浮生贪著处,好将空寂化迷迁。

六年岭际今犹见,行致天花覆八埏。

(0)

卢汀洲隐浦

泛入遥江渐渺茫,芦花飞落雪飞扬。

天边云影浮舟静,村外秋光列雁行。

觅隐谁知栖所在,用心无处不筹量。

卢生避世深幽迹,故入沧浪野水乡。

(0)

赠云教授

谁传礼乐继前王,庠序昭回草木香。

汉道欲昌书再挟,秦灰未冷德先凉。

千年庙貌乾坤大,万古人伦日月长。

共喜皋比开讲席,伫看池上集鸾凰。

(0)

石淙

颍水洗馀高士耳,是非犹恐污人牛。

区区武媚何为者,水上磨崖纪宴游。

(0)

裴氏西园

簿领沉迷倦不禁,偶从名胜此幽寻。

竹阴疏处见潭影,人语定时闻鸟音。

陈迹谩留千古恨,欢游聊慰十年心。

多情一片梁园月,送我垂鞭出上林。

(0)

王官谷·其一

潜溪时照尘埃客,微雨不遮天柱峰。

斜日落花人去尽,淡烟楼阁数声钟。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