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本从清静出,知之修鍊皆寂默。
大道玄门几百般,不拘东西及南北。
观其形貌款共语,风云可变龙与虎。
灵源欲访不曾闲,捉得之时为伴侣。
日有魂,月有魄,业累袪除离死厄。
十二时中可逍遥,五行造化人岂测。
也曾嗔,也曾笑,世间心为求诸要。
长生之法在目前,天门地户无颠倒。
无为本从清静出,知之修鍊皆寂默。
大道玄门几百般,不拘东西及南北。
观其形貌款共语,风云可变龙与虎。
灵源欲访不曾闲,捉得之时为伴侣。
日有魂,月有魄,业累袪除离死厄。
十二时中可逍遥,五行造化人岂测。
也曾嗔,也曾笑,世间心为求诸要。
长生之法在目前,天门地户无颠倒。
这首诗名为《缘识》之十,创作于宋朝,由诗人赵炅所作。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深邃而含蓄,充满了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
开篇“无为本从清静出,知之修鍊皆寂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宁静的心境,无为即是顺应自然,不做强迫的事;而修鍊则指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这种过程是寂默无声的,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接着“大道玄门几百般,不拘东西及南北。”说明了大道的广阔与神秘,它不受空间限制,无论东西南北,都能包容。这里的大道指的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玄门则是通向这个规律的入口。
“观其形貌款共语,风云可变龙与虎。”诗人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表和相互之间的交谈,感受到天地万象的变化无常,就像风云可以转瞬间变幻成龙成虎一样,这里寓意着自然界和宇宙中的巨大能量。
“灵源欲访不曾闲,捉得之时为伴侣。”诗人表达了对精神根源的探求,是一种不断追寻的心态,而一旦抓住这种状态,就如同找到知心朋友一般。
“日有魂,月有魄,业累袪除离死厄。”这里提及到自然界中日月变化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人生所积累的业力能够通过修炼来消除,从而避免死亡带来的束缚和痛苦。
“十二时中可逍遥,五行造化人岂测。”诗人在此提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流转中,可以达到逍遥自如的状态。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些自然元素的变化创造了世界,而人类对这种变化的理解往往是有限的。
“也曾嗔, 也曾笑,世间心为求诸要。”诗人反映出人在世间的种种情感体验,如愤怒与欢乐,这些都是因为内心对于世俗事务的追求和渴望所致。
最后,“长生之法在目前,天门地户无颠倒。”表达了对长生不老之道的向往,这种方法就在眼前,而宇宙间的秩序井然,没有混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宇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精神修炼和长生不老之道的追求。
两载携家共壮游,留君不住独彝犹。
名高鹦鹉当年赋,人去潇湘第几秋。
肯信燕台金已筑,空怜楚璞价难售。
归来尚喜虔刀在,且向墙东问蹇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