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黄应龙所藏巨然庐山图》
《题黄应龙所藏巨然庐山图》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古风

筠阳文学倦官职,十年归来四壁立。

探囊大笑得片纸,不啻琼球加拾袭。

㩦来示我俾品评,谓是名僧巨然笔。

涣迹漓踪那辨真,行间双印还堪识。

古篆依稀赣州字,先宋流传非一日。

要知源委出珍藏,未论谁何定名迹。

墨渝纸敝神自存,老笔嶙皱况超逸。

冈峦迤逦蒙密树,浦溆萦纡带村室。

盘盘细路绕山椒,斜引鱼梁更东出。

途穷山尽得幽居,穹宫杰构临清渠。

仙邪佛邪定何处,髣髴胜境如匡庐。

还从文学问何如,大笑谓我言非虚。

自言远游真不俗,曾见庐山真面目。

五老之峰披白袍,玉虹万丈时飞瀑。

某丘某壑皆旧游,展卷晴窗眼犹熟。

秪今老倦到无由,对此时时作卧游。

惭余裹足不出户,闻君此语心悠悠。

高怀只尺已千里,眼中殊觉欠扁舟。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对一幅黄应龙所藏巨然庐山图的鉴赏。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作中的庐山景象,通过“筠阳文学”这一角色的视角,展现了对画中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中首先描述了“筠阳文学”在官场厌倦后归隐的情景,随后通过“探囊得片纸”的情节引入了这幅庐山图。文徵明对画作的品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价值如同珍贵的玉石,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也因其历史传承的久远。他进一步指出,画作中蕴含的细节,如古篆文字和宋代之前的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来源和悠久的历史。

接着,文徵明详细描绘了画作中的庐山景象,包括连绵起伏的山峦、茂密的树木、蜿蜒的溪流以及环绕村落的小径。他特别提到了“五老之峰”和“玉虹万丈”的壮观景象,以及画中所展现的庐山的自然美和人文气息。通过这些描述,文徵明表达了对画作中所呈现的庐山真实面貌的赞赏,以及对远游经历的回忆。

最后,文徵明表达了自己因年老而无法亲自游览庐山的遗憾,但通过这幅画作,他能够进行“卧游”,即在心中游览。他对自己未能亲身体验庐山美景感到惭愧,同时也对能欣赏到如此精美的画作感到欣慰。诗中流露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和分享美好事物的珍惜。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步月二首·其一

今夜清秋月,分明照羽毫。

旷野怜人少,列宿共天高。

影落风枝乱,光飘星海涛。

瞻依倚北斗,直欲舞潇骚。

(0)

夜雨

夜雨鸣不止,端居苦沉沉。

风寂秋灯静,气溟烟堂深。

天地思寥落,诗书静可寻。

漂零随生理,无闷到于今。

(0)

春日西园燕集同何檗樵作

佳客芳时不易逢,江南三月雨濛濛。

酒当半醉半醒处,春在轻寒轻暖中。

柳絮乱飘歌扇白,海棠如妒舞衣红。

晚来更按扬州调,声绕吴姬翠袖风。

(0)

中秋姚宝山有约不遂次日见过

待月荒庐夜不扃,半天风雨更凄清。

孤踪自觉多悲况,皓魄相知亦世情。

赤壁羽仙还入梦,山阴夜雪已寒盟。

今宵握手同看处,顿觉秋光分外生。

(0)

途次题壁

戎事关心忆去时,风尘荏苒复何之。

花枝桃李忽满眼,客路车马无停期。

礼法独怜中散放,关山空有杜陵悲。

(0)

崇安

武夷山前云雨深,浮云闇闇吹高岑。

可怜迟暮仍孤旅,未许幽寻违素心。

长路悠悠云树隔,沧江寂寂鱼龙沉。

乘桴自昔率多梦,刷羽何当归故林。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