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边雄镇有高楼,幸际唐虞日月秋。
部落三千依积石,藩篱百二壮雍州。
龙沙贡使连翩至,青海耕夫汗漫游。
眼底天戈平丑类,五云深处拱宸旒。
筹边雄镇有高楼,幸际唐虞日月秋。
部落三千依积石,藩篱百二壮雍州。
龙沙贡使连翩至,青海耕夫汗漫游。
眼底天戈平丑类,五云深处拱宸旒。
这首诗描绘了镇远楼作为雄镇的壮观景象,以及其在唐虞盛世的背景下所展现出的辉煌与安定。诗人赵锦以“筹边雄镇有高楼”开篇,点明镇远楼作为边防重镇的重要地位。接着,“幸际唐虞日月秋”,表达了对当时和平盛世的庆幸之情。
“部落三千依积石,藩篱百二壮雍州。”这两句通过数字的对比,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广阔与镇远楼周边防御体系的强大。积石山下的部落与雍州的坚固防线,共同构成了稳固的边防屏障。
“龙沙贡使连翩至,青海耕夫汗漫游。”这两句描绘了边疆地区与中原之间的和谐交流,以及当地百姓在和平环境下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贡使频繁往来,象征着边疆与中央的密切联系;青海的耕夫自由地游历,体现了边疆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最后,“眼底天戈平丑类,五云深处拱宸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宁、国家统一的愿景。天戈象征着军队的力量,平丑类意味着扫除边境的威胁;五云深处拱宸旒,则是比喻皇帝居于天子之位,受到群臣的拥护和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镇远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明代边疆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以及诗人对于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向往。
暨阳古泽中,今岁仍大水。
舟行民田中,一浪四十里。
农夫相对泣,父子饥欲死。
酷吏亦何心,诛求殊未已。
岂繄竭膏血,直欲剥肤髓。
哀此无告民,有生皆赤子。
天灾自流行,助虐亦何理。
我愧才术疏,陆陆佐小垒。
熟视不能救,有泪空如洒。
皇心念下民,恻怛形诏旨。
丁宁既谆复,象魏几黄纸。
要须尽蠲除,仰称德意美。
人微言或弃,归休从此始。
好在苏夫子,琴书安稳不。
尺书寄双鲤,一一无沉浮。
不见才几日,沃若桑已稠。
应与曜庵人,静话同茶瓯。
目送归飞鸿,缥渺天南头。
趣合略畦畛,道同当共谋。
何时暂来旋,促驾毋停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