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书徒步问程迷,夜叩林僧借榻栖。
焚膏尚自惊残梦,刻竹何因觅旧题。
担书徒步问程迷,夜叩林僧借榻栖。
焚膏尚自惊残梦,刻竹何因觅旧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夜晚探访东林寺的情景,通过细节展现了其求学与修行的执着精神。
首句“担书徒步问程迷”,生动地刻画了学者肩扛书籍,步行前往未知路径的场景,表现了他为求知不畏艰难的决心。次句“夜叩林僧借榻栖”,描述了学者在夜晚敲开寺庙之门,寻求住宿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宁静环境的追求。
接着,“焚膏尚自惊残梦”,通过“焚膏”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学者深夜仍在苦读,甚至被学习的热情唤醒梦境的状态,突出了其勤奋好学的精神。最后,“刻竹何因觅旧题”,则暗示了学者在寻找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或题目的过程,体现了他在知识探索中的连贯性和对过往学习成果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学者在求学道路上的坚韧与执着,以及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尝闻仙人渡海术,授以尺杖如飞龙。
凭虚闭目不敢瞬,波涛汹涌喧天风。
兹岩山窟飞海岸,直扫一涧声何雄。
瞑行千步水入耳,明探万壑云生胸。
嵚崖滴乳芝玉脆,剜穴喷水莲腮红。
神仙缥缈在何许,心平意定天为通。
此行况复匪游戏,出门借问春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