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平桥上,萧然净客心。
两边风细细,四面竹森森。
更喜清流驶,宁容畏暑侵。
我来归不去,日永镇长阴。
一到平桥上,萧然净客心。
两边风细细,四面竹森森。
更喜清流驶,宁容畏暑侵。
我来归不去,日永镇长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云溪杂咏(其十)》,描绘了诗人漫步平桥上的宁静与清凉之感。首句“一到平桥上”,简洁地表达了诗人踏上桥头的瞬间,心情顿时变得清爽。接下来的“萧然净客心”进一步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环境的喜爱。
“两边风细细,四面竹森森”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微风轻拂和竹林茂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盎然的氛围。诗人特别欣赏流水清澈,“更喜清流驶”,这不仅增添了自然的动态美,也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宁容畏暑侵”表达了诗人对酷暑的无所畏惧,因为这里的环境如此宜人,足以抵挡炎热。最后两句“我来归不去,日永镇长阴”,诗人决定在此停留,享受这份长久的阴凉,流露出对这里的深深喜爱和不愿离去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交融,展现了宋代理想化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予。
病难扶。手种青松树。碍梅坞。妨花径,才数尺。
如人立。却须锄。秋水堂前,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须。
被山头急雨,耕垄灌泥涂。谁使吾庐。映污渠。
叹青山好,檐外竹,遮欲尽,有还无。
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
又欲为山计,千百虑,累吾躯。凡病此。吾过矣。
子奚如。口不能言臆对,虽扁鹊、药石难除。
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
六月烈日日正中,时有叛将号群凶。
平人血染大溪浪,比屋焰照鹅湖峰。
白刃纷纷蔽行路,六合茫茫何处去。
妻见夫亡不敢啼,母弃儿奔那忍顾。
药市申翁鬓有霜,卧病经时不下床。
平生未省见兵革,出门正尔逢豺狼。
豺狼满市如流水,追索金缯心未已。
可怜累世积阴功,今日将为兵死鬼。
世宁孝行何高高,慨慷性命轻鸿毛。
此时自欲赴黄壤,欣然延颈迎霜刀。
至孝感兮天地动,白日无光百川涌。
三刀不死古今稀,一命自有神灵拥。
群贤激赏争作歌,要使汝名长不磨。
何时上书达天听,诏加旌表高嵯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