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塘岭下好停车,小憩茅庵日已斜。
藜苋尝来偏有味,鹪鹩随处可为家。
梦中云树迷千里,壁上烟岚识九华。
最喜僧雏能解事,殷勤频献奥香茶。
太塘岭下好停车,小憩茅庵日已斜。
藜苋尝来偏有味,鹪鹩随处可为家。
梦中云树迷千里,壁上烟岚识九华。
最喜僧雏能解事,殷勤频献奥香茶。
这首清代诗人曾尚增的《晚饭太塘岭缘隐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惬意的画面。首句“太塘岭下好停车”,点出地点,暗示环境宜人,适合停留。接下来的“小憩茅庵日已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午后在简朴的小茅庵中休息的情景,透露出闲适的生活态度。
“藜苋尝来偏有味”表达了诗人对朴素食物的喜爱,藜苋虽寻常,但在他口中却别有风味,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知足和欣赏。诗人接着以“鹪鹩随处可为家”寓意自己心境如鹪鹩般随遇而安,无论何处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梦中云树迷千里,壁上烟岚识九华”通过梦境和眼前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超然。最后,“最喜僧雏能解事,殷勤频献奥香茶”则以僧童的热情款待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人情的感动和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
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
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
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
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
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
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
牧童不解事,犹作太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