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和叔·其二》
《寄和叔·其二》全文
宋 / 李正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阮公痛哭到途穷,碧海相望西与东。

流落真同土木偶,奔驰方类马牛风。

乌衣旧会嗟难继,黄耳家书杳不通。

桂树连蜷猿啸苦,王孙何久滞山中。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的《寄和叔(其二)》。诗中描绘了阮籍在人生困境中的悲痛,以及与友人分离的无奈与思念。诗人以阮籍的痛苦为引子,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之情。

首联“阮公痛哭到途穷,碧海相望西与东”,以阮籍的典故开篇,表达了人在绝境中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同时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地理上的遥远距离,犹如碧海隔断东西。

颔联“流落真同土木偶,奔驰方类马牛风”,运用比喻手法,将流离失所的状态比作土木偶,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将奔波忙碌的生活比作马牛随风奔跑,既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也蕴含着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乌衣旧会嗟难继,黄耳家书杳不通”,表达了对往昔相聚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乌衣,借指过去的朋友聚会,而“难继”则表达了对无法再次相聚的遗憾;“黄耳家书”则象征着与远方友人的通信,但“杳不通”则暗示了信息的阻隔与联系的困难。

尾联“桂树连蜷猿啸苦,王孙何久滞山中”,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通过桂树的弯曲与猿猴的哀鸣,营造出一种凄凉与孤独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王孙”一词,借自《楚辞》,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暗指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久滞留山中,未能归来的深深关切与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正民
朝代:宋

宋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
猜你喜欢

秦楼月/忆秦娥

春宵短。香闺寂寞愁无限。愁无限。

一声窗外,晓莺新啭。起来无语成娇懒。

柔肠易断人难见。人难见。这些心绪,如何消遣。

(0)

雪中同赵仓从之泛舟饯钱宪文季酒中剧谈汉事临别文季索诗赋四十韵以寄

冬序玄以冥,闭塞乃其职。

巧作六花飞,与天为粉泽。

初舞若狂然,既定稍真积。

坐令宇宙间,万象变颜色。

霜肃特加厚,月皎更留迹。

晚节答造化,有此足清白。

今日此何日,双橹鸣大舶。

清溪照红妆,醴酒障行客。

莫言山水兴,萧散竟何益。

莫作儿女恋,黯然空戚戚。

有诏起闻人,意远理可即。

王所切经纶,言路倚忠直。

锄梃弄湘南,铁甲泠河北。

仓廪竭江外,蒙袂窘朝籴。

隐忧关念虑,閒暇已偪仄。

忽作一尺围,此事费紬绎。

先生持论高,践履我所识。

酒酣技已痒,汉事多发擿。

仲舒智似愚,纾缓却端的。

公孙巧乃拙,迎合屡倾侧。

缟衣纷陆离,见睍立消释。

惟有真实在,拍拍满胸臆。

雄辩醉得醒,温言寒褪力。

谁知百丈外,霏屑散珠璧。

须臾鼎分袂,眷恋语离席。

篙师与徒御,酥酪在肘腋。

此行朝雪宫,忧乐任指摘。

表沴戒袤丈,呈瑞伫盈尺。

勿棹子猷船,忽穿东郭屐。

高卧更何为,精神见肝膈。

归来情绪恶,胶舟隐沙砾。

辗转意悠哉,隐几不能息。

明年兆多黍,今年滋宿麦。

我居官得禄,我去家可食。

俯仰足欢颜,广厦庇仁宅。

想见燮调人,谠议进君德。

先生训故考,微小发幽赜。

七篇粗可意,馀子无为役。

持此力行之,愿以间谗慝。

盛哉孔孟心,万世信经籍。

(0)

湖庄杂诗·其一

万顷苍茫外,三年种植初。

路回深吠犬,藻密暗游鱼。

旧酒春同盎,新茶雪不如。

稍修遗老传,忘答故人书。

(0)

送腊

谓向年前稍自宽,恼人时序故多端。

几回水落还添浦,百样天晴却转寒。

未有梅开供探讨,若无酒遣太衰残。

明朝便是春来处,暖律丁宁著眼看。

(0)

青玉案·其一

东风冉冉迟芳昼。渐黄缀、疏疏柳。

为惜春来通安否。

可能相就,径须图醉,莫问伤春瘦。

陶然共酌新醅酒。咏好句、须还凤楼手。

唱了新词归来后。

琐窗香暗,语声和笑,喜入灯花秀。

(0)

和陈朝议见寄二首·其一

念公事业未能归,莫厌京尘化客衣。

游子固闻怀楚玉,垂堂应每倚荆扉。

仲舒正尔宜投策,丘嫂从渠不下机。

他日秋风雕鹗便,雍容车骑更光晖。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