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山腰若蚁微,白云常傍短筇飞。
庙多祈报香烟合,春阻高寒草色稀。
地主只谈三岛事,天妃端拱五铢衣。
岂知客是瀛洲老,曾宠金莲向北扉。
人在山腰若蚁微,白云常傍短筇飞。
庙多祈报香烟合,春阻高寒草色稀。
地主只谈三岛事,天妃端拱五铢衣。
岂知客是瀛洲老,曾宠金莲向北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泰山时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色与人文氛围。
首联“人在山腰若蚁微,白云常傍短筇飞”,以“蚁微”比喻人在山腰的渺小,与白云相伴的短杖则象征着登山者的行迹,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境。
颔联“庙多祈报香烟合,春阻高寒草色稀”,描述了山中庙宇众多,香烟缭绕,春日因寒冷而草色稀疏的景象,体现了泰山作为宗教圣地的庄严与自然环境的独特。
颈联“地主只谈三岛事,天妃端拱五铢衣”,通过“地主”与“天妃”的对话,展现了泰山文化中的神话色彩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间与仙境的界限。
尾联“岂知客是瀛洲老,曾宠金莲向北扉”,以“瀛洲老”自比,表达了诗人虽为过客,却曾得仙界之宠,金莲象征着仙界的荣光,向北扉则暗示着回归或寻找内心的归宿。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宗教文化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内敛。
龙丘居士食脱粟,新构疏茅数间屋。
飘风一夜吹海立,满床湿漏濡菅褥。
篝灯起坐掩荆扉,独卷衾裯不成宿。
俄然雷奋千山裂,东邻墙倾栋摧折。
男啼女哭无宿处,来傍低檐话愁绝。
话愁绝,其奈何,人生乐少愁何多。
阴晴互变若反掌,何用愁绪空煎磨。
悬鹑不作蒙袂叹,捉衿岂厌清商歌。
君来依我失所庇,我如杕杜无蕃柯。
为君起歌君击筑,鸣蛩唶唶残更促。
暂时款语却相投,踟蹰共待东方白。
巨阙号利器,决痈不如锥。
骅骝天下骏,捕鼠不如狸。
梅为南昌尉,庙器委涂泥。
琬非百里材,骥足遭系维。
峨峨白玉堂,矫矫青冥姿。
飏光照下土,乘时戾天飞。
荣耀世所贵,赋分焉能齐。
野老寂无语,不羡亦不訾。
鼓铸共钧轴,讴歌乐清时。
悠悠穹壤间,尔我奚分为。
白云苍苍兮珠江泱泱,觉山之去兮谁与翱翔。
江水泱泱兮山云长,我思觉山兮安可忘。
飞云蒙头兮隐青霞,揽云月兮为家,觉山不来兮令我长嗟。
长嗟兮舒啸,四山暮兮猿鸟号噭。
山容蹙兮予怀悄悄,青衿送子兮三水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