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三忠,三匝三感伤。
国君死社稷,谋臣死封疆。
穷厓等死耳,敌忾何堂堂。
贲育失时势,驱逐如群羊。
自古多此事,此独遗恨长。
我祖扫腥膻,克复我冠裳。
中国所自立,刷耻酬百王。
厓山吊三忠,三匝三感伤。
国君死社稷,谋臣死封疆。
穷厓等死耳,敌忾何堂堂。
贲育失时势,驱逐如群羊。
自古多此事,此独遗恨长。
我祖扫腥膻,克复我冠裳。
中国所自立,刷耻酬百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湛若水的《怀古三叹(其三)吊厓山》,通过对厓山之战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忠臣义士的敬仰与感慨。
首句“厓山吊三忠,三匝三感伤”,开篇即点明主题,以“吊”字表达对厓山之役中三位忠臣的哀悼之情,三匝三感伤则暗示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深触动和反复思考。
接着,“国君死社稷,谋臣死封疆”,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忠臣为国家和君主献身的精神,无论是国君还是谋臣,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英勇牺牲。
“穷厓等死耳,敌忾何堂堂”,这里诗人将厓山之战中的士兵与敌人进行对比,士兵们在绝境中与敌人殊死搏斗,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而敌人的气势却显得格外强大,形成鲜明的反差。
“贲育失时势,驱逐如群羊”,诗人借用了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的例子,来讽刺那些在关键时刻失去时机和力量的将领,他们的指挥如同驱赶羊群一般无力。
“自古多此事,此独遗恨长”,诗人感慨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这样的悲剧,但厓山之战的遗憾却特别长久,难以忘怀。
最后,“我祖扫腥膻,克复我冠裳。中国所自立,刷耻酬百王”,诗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他们曾扫除异族入侵,恢复了华夏的尊严,这一行动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荣誉,也是为了向历代的君王报答忠诚与功勋。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兴衰更替的深沉思考。
金微凝素节,玉律应清葭。
边马秋声急,征鸿晓阵斜。
关树凋凉叶,塞草落寒花。
雾暗长川景,云昏大漠沙。
溪深路难越,川平望超忽。
极望断烟飘,遥落惊蓬没。
霜结龙城吹,水照龟林月。
日色夏犹冷,霜华春未歇。
睿作高紫宸,分明映玄阙。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