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云跻绝磴,倚竹破苍苔。
冻涩冰帘捲,尘侵佛阁摧。
僧残无给侍,墨妙杂舆台。
就使匆匆去,犹胜不一来。
扫云跻绝磴,倚竹破苍苔。
冻涩冰帘捲,尘侵佛阁摧。
僧残无给侍,墨妙杂舆台。
就使匆匆去,犹胜不一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登山访友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对孤独生活的同情。
“扫云跻绝磴,倚竹破苍苔。”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登山的艰辛和自然景观。诗人以“扫云”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攀援山壁、越过云雾的情景,“跻绝磴”则透露出一丝险峻之感。而“倚竹破苍苔”中,竹影与苔痕交织,既是对环境细节的刻画,也隐喻着诗人在自然中的静谧与孤独。
“冻涩冰帘捲,尘侵佛阁摧。”这里则转向了寺庙内部的情形。“冻涩”二字传达了一种寒冷而坚硬的感觉,与“冰帘”相呼应,构成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尘侵佛阁摧”则表现出时间流逝与物态变迁的沧桑感。
“僧残无给侍,墨妙杂舆台。”这两句描绘了寺庙中僧人的生活状态和诗人对书法艺术的赞赏。诗中的“僧残”二字,令人感受到一份淡定与孤寂。而“墨妙杂舆台”则表明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最后,“就使匆匆去,犹胜不一来。”这两句流露出一种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即便是匆忙离去,也比未曾到访更有价值,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聚散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寺庙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友情和艺术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天下滔滔,似东去、长江无际。
更万顷、洪涛若练,洄流欲沸。
如此风波行不得,褰裳欲往君还未。
待商量、深时宜厉浅如何,仍须揭。浩浩者,卿休避。
硁硁者,吾知计。似轻鸥狎水,俗凫游戏。
击楫中流歌且啸,驱车九折难乎易。
看一帆、飞过打鱼船,心为悸。
泌水洋洋,衡门下、雨馀新涨。
好趺坐、钓矶石畔,桃花无恙。
孺子歌来杨柳外,大夫休怨江潭上。
羡东邻、炊黍复烹雌,东菑饷。鱼自乐,中流漾。
鸟自喜,中林唱。有家藏斗酒,山妻曾酿。
入室漫忧童稚聒,中年忍与娇儿杖。
问吾当、三十五年前,如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