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肌肤裹绛纱。者般滋味产天涯。
二十七年风景变。曾见。连林闽海野人家。
何必更求三百颗。珍果。数枚直比服丹砂。
恰好嫩凉秋雨后。消受。感君高义转咨嗟。
冰雪肌肤裹绛纱。者般滋味产天涯。
二十七年风景变。曾见。连林闽海野人家。
何必更求三百颗。珍果。数枚直比服丹砂。
恰好嫩凉秋雨后。消受。感君高义转咨嗟。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云姜妹赠送蜜渍荔枝的感激之情。词人以“冰雪肌肤裹绛纱”开篇,巧妙地将荔枝的外皮比作包裹着冰雪肌肤的绛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荔枝的独特美感。
接着,“者般滋味产天涯”,表达了对荔枝这种异域佳果的赞叹,暗示其产地遥远,却能带来独特的美味体验。通过“二十七年风景变。曾见。连林闽海野人家”,词人回忆起与荔枝相关的岁月变迁,以及在闽海边野人家见到荔枝的情景,增添了时间的维度和地方的特色。
“何必更求三百颗。珍果。数枚直比服丹砂。”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云姜妹所赠荔枝的珍贵,甚至将其价值比作服用丹砂,凸显了荔枝的稀有与珍贵。同时,词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满足感,认为几枚荔枝已经足够珍贵,无需更多。
最后,“恰好嫩凉秋雨后。消受。感君高义转咨嗟。”描绘了在秋雨后的凉爽天气里品尝荔枝的惬意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云姜妹慷慨赠礼的深深感激之情。词人感慨于这份情谊,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荔枝的诱人魅力,更传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