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静谧的山寺景象,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展现了灵隐寺的自然美和建筑特色。开篇“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两句,以生动的描写勾勒出山势雄伟、寺院幽深的意境,"鹫岭"指的是杭州西湖边上的飞来峰,而"龙宫"则是对佛寺的一种美称,这里暗示了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其神秘庄严的气氛。
接着,“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远处的太阳与近在咫尺的江潮进行对照,这不仅展示了灵隐寺的地理优势,也映射出诗人心中对于自然美景与宗教宁静氛围的向往。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两句,则是对夜晚时分景象的描绘。桂花在明月之下散发着清甜的香气,这种意境不仅美化了自然界,同时也增加了一份超凡脱俗的韵味。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两句,通过描绘诗人在寺中攀爬高塔、探寻幽深泉源的情景,表达了对灵隐寺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则是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这种不畏严寒、依旧盛放的花朵,以及即便受到了冷冽,也未完全凋零的树叶,都在展示自然界中的生命力与坚韧。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早晨时分灵隐寺中独特景象的感受,以及他寻找和消解心中烦恼的愿望。
最后,“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进一步探索天台山(即天台宗的发源地,代表着佛教禅宗的一种精神追求)以及观赏灵隐寺内的古老石桥的期待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建筑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究,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