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一石妇,无记复无铭。
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
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焭。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
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
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
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
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
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道旁一石妇,无记复无铭。
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
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焭。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
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
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
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
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
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守寡的贤妻形象,她的丈夫外出二十年而不归,期间她独自承担起家庭责任,孝顺公婆,且始终保持着妇德。诗中通过对她的描述,展现了她坚守妇道、忠贞不渝的高尚品格。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细节,如“晨昏问起居”、“药饵自调节”等,展示了这位妇女在生活中的勤劳与奉献。同时,“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这些句子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神圣气息,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这位妇女的仪态与德行。
诗篇最后,“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表达了对这样贤妻形象的崇敬,同时也反思了一般以名相留的做法,与这位妇女实实在在的德行相比,显得苍白无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妇女的非凡品质,传达了对女性孝道与贞节的高度赞扬,以及对这种美德永恒价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