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弃诚愚分,牢愁更索居。
若逢知巳问,犹解课儿书。
地僻门长闭,年饥菜自锄。
相望无一事,不是故情疏。
屏弃诚愚分,牢愁更索居。
若逢知巳问,犹解课儿书。
地僻门长闭,年饥菜自锄。
相望无一事,不是故情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适所作的《送郑丈赴建宁五首(其五)》。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以及诗人独居生活的状态。
首句“屏弃诚愚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告别,暗示着与友人的离别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接着,“牢愁更索居”一句,透露出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孤独和忧愁情绪,同时强调了他选择独自生活的决心。
“若逢知己问,犹解课儿书”则展现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即使在孤独中,他仍然坚持教导孩子学习,体现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地僻门长闭,年饥菜自锄”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自给自足的生活画面。诗人选择在偏远之地居住,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依然能够自力更生,种植蔬菜以维持生活,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最后,“相望无一事,不是故情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身处两地,但彼此之间的情谊并未因此而淡薄。即使相隔遥远,他们的心灵依旧紧密相连,这份深厚的友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独立、坚韧、执着于知识和友情的人生态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野老庭前十二石,一一皆含太古色。
英山神骨劈空青,震泽蛟宫移崱屴。
初披绣藓认星文,近爱疏檐驻夏云。
米家袍笏风流在,牛相亭台景物分。
嵌岩虚窍各有态,浩气秋霄凝沆瀣。
祇应妙月照玲珑,肯许浮埃栖翠黛。
两峰巧峙玉孱颜,伏虎蟠螭绮席环。
何必零陵誇故事,直从斋阁看巫山。
野老龙钟得石性,对石不语如禅定。
五松亦是雪霜姿,坐阅乾坤斗苍劲。
谁拓人天境,青莲此地生。
大千分世界,小劫变年庚。
鹏奋垂天翼,龙腾渡海程。
云岩栖殿阁,飞涧绕檐楹。
峡口猕儿戏,山腰鹿女行。
慈云升有态,花雨散无声。
齐磬群峰应,禅灯独夜明。
情知鱼自乐,目断雁孤征。
俄顷心弥远,沉冥物故轻。
问予何住着,回首五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