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
《长安》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频惊客梦又长安,霜落瑶天病骨寒。

肃肃风棱虚辇下,行行狐鼠问朝端。

止惭京兆无簪笔,不信南阳有豸冠。

赢得湘累头似雪,青衫憔悴到河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长安时的复杂心境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首句“频惊客梦又长安”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漂泊感,一个“频”字,强调了这种感觉的频繁与强烈。接着,“霜落瑶天病骨寒”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疲惫,霜降瑶天,不仅指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也暗喻着社会环境的严酷。

“肃肃风棱虚辇下,行行狐鼠问朝端”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正直之士与奸佞小人并置,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与不公。风棱,象征正直与公正,而虚辇下和狐鼠问朝端则形象地描绘了权贵们如何利用权力欺压百姓、排斥正直之士的场景。

“止惭京兆无簪笔,不信南阳有豸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在京都施展才华的遗憾,同时也对南阳(古代多贤士之地)仍有正直官员的感慨,形成一种自我反省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最后,“赢得湘累头似雪,青衫憔悴到河干”以屈原(湘累,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历经沧桑,但依然坚守正直,不为世俗所动的决心。青衫,古代文官的服饰,此处用来形容诗人的身份与处境,河干则暗示了诗人的归宿或最终的去向,或许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接受,或许是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坚定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情感深沉,寓意丰富。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冬日送暹上人

霜风刮地如刀镰,鸟不远飞鱼已潜。

何况削发冷入骨,草屦不畏冰雪沾。

缘山涉水去几里,昼钵野饭谁来添。

毗陵旧寺苦欲到,索我赠行无久淹。

(0)

公度以余尝语洛中花品而此邦之人多不敢言花于余今又风雨经时花期遂过作诗以见贻故次其韵

去年三月来吴中,欲拟看花无与从。

今年二月花偏早,发作无节雨与风。

前时晴明要寻赏,谓夸洛阳多不容。

我心岂是限南北,美好未必须深红。

姚黄魏品若尽有,春色定应天下空。

因君见赠又及此,莫怪还思涧水东。

(0)

蓬生麻中

麻畦无曲本,蓬质有樛茎。

所托脩仍直,安能纵复横。

择邻闻旧母,益友记诸生。

萧艾从兹远,蒿莱不可并。

何嗟蒋诩径,孰念卫人行。

傥匪缘其地,秋风广漠惊。

(0)

韩玉汝遗澄心纸二轴初得此物欧阳永叔又得于宋次道又得于君伯氏子华今则四矣

三得澄心纸,吾尝再有诗。

粗能条本末,不复语兴衰。

堪入右军迹,惭无幼妇辞。

君家兄弟意,将此比乌丝。

(0)

淮阴侯

功既高天下,身何不自防。

已能成汉业,无复假齐王。

复耻哙为伍,安知吕所忘。

空名流未竭,淮水共汤汤。

(0)

留守相公新创双桂楼

藻栋起霄间,芳条俯可攀。

晚云谈次改,高鸟坐中还。

日映城边树,虹明雨外山。

唯应谢池月,来照衮衣闲。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