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坎击鼓,于樵之巅。乃荐乃献,尹公之贤。
于贤维何,德义迁迁。坎坎击鼓,烟霞之下。
乃咏乃歌,饯尹公者。于咏维何,德音雅雅。
亦既击鼓,亦既考钟。以宴以乐,公坐于宫。
维公在宫,威仪颙颙。击鼓喤喤,考钟锵锵。
以乐以宴,公坐于堂。维公在堂,德容不忘。
维钟维鼓,维瑟维琴。何以假之,嗣此德音。
维此德音,维樵之岑。维琴维瑟,维钟维鼓。
维以足蹈,维以手舞。其乐未央,公晏灵府。
作乐歌舞,出饯尹公。声影悬矣,送之九龙。
九龙跃跃,导之以樵风。谁其主之,兀厓来同。
坎坎击鼓,于樵之巅。乃荐乃献,尹公之贤。
于贤维何,德义迁迁。坎坎击鼓,烟霞之下。
乃咏乃歌,饯尹公者。于咏维何,德音雅雅。
亦既击鼓,亦既考钟。以宴以乐,公坐于宫。
维公在宫,威仪颙颙。击鼓喤喤,考钟锵锵。
以乐以宴,公坐于堂。维公在堂,德容不忘。
维钟维鼓,维瑟维琴。何以假之,嗣此德音。
维此德音,维樵之岑。维琴维瑟,维钟维鼓。
维以足蹈,维以手舞。其乐未央,公晏灵府。
作乐歌舞,出饯尹公。声影悬矣,送之九龙。
九龙跃跃,导之以樵风。谁其主之,兀厓来同。
这首诗是明代湛若水的《凝道之什》,描绘了对尹公的尊崇和送别场景。诗中通过“坎坎击鼓”、“烟霞之下”等意象,展现出热烈而庄重的仪式感,象征着对尹公品德与才智的赞美。诗人运用“德义迁迁”、“德音雅雅”等词语,强调尹公的高尚品德和优雅风范。在送别之际,既有音乐相伴(瑟琴、钟鼓),又有舞蹈助兴,体现出欢乐而又深情的氛围。
诗的结构紧凑,情感深沉,通过“维公在宫”、“维公在堂”的反复,强化了尹公的地位和威严。最后,以“九龙跃跃”、“导之以樵风”象征尹公的离去,以及“谁其主之,兀厓来同”的疑问,表达了对尹公未来的祝福和期待。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敬仰与祝福的送别诗,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怪石突兀山嵯峨,溅溅流沫车轮过。
但觉风声四山下,那知脚底龙腾梭。
石窦坱开水鸣潏,土人云是龙所辟。
龙能致水信有之,谓龙开山恐未必。
连峰不碍水归东,乾坤特与一窃通。
鬼斧神工都不用,龙来恰好作潭洞。
君不见瞿唐峡口剑门关,倚天峭壁青巉巉,是龙非龙谁镌劖。
我生未谒忠天庙,陆子示我画壁诗。
画笔峥嵘出乃祖,清芬述德播诵之。
前有作歌钝丁老,和者长篇墨沈随。
穷形极态恣刻画,读诗如见画壁奇。
中祀社神越公像,庙创何代传异词。
溯昔阿?大业末,群雄扰攘干戈驰。
我祖一剑起黟县,六州保障无疮痍。
窦融抒忠洵不忝,钱俶效顺嫌犹迟。
日月出矣爝火熄,功在社稷铭鼎彝。
能捍大灾与大患,祭法协礼佥曰宜。
急当买棹北郭去,撷蘩采藻陈清醨。
惟闻榜额半漫漶,陈丹暗粉壁亦欹。
画壁有孙善表襮,庙貌如故畴匡持。
揭虔妥灵后嗣责,卷还诗卷歌忸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