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沧江有逸民,夷犹养得百年身。
青山白水自邻里,霁月光风共主宾。
醒眼看人浑弄拙,素心随份独全真。
悠然一段安闲意,疑是羲皇以上人。
高卧沧江有逸民,夷犹养得百年身。
青山白水自邻里,霁月光风共主宾。
醒眼看人浑弄拙,素心随份独全真。
悠然一段安闲意,疑是羲皇以上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沧江之畔的逸民形象,他悠然自得,与自然和谐共生。首联“高卧沧江有逸民,夷犹养得百年身”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生活状态,隐士在江边高枕而卧,悠然度日,仿佛能活过百年。接着,“青山白水自邻里,霁月光风共主宾”两句,以山水为邻,以明月清风为友,展现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生活的宁静美好。
“醒眼看人浑弄拙,素心随份独全真”则揭示了隐士对待世事的态度,他以清醒的目光看待世间的人与事,却并不刻意追求聪明机巧,而是保持一颗纯净的心,顺应本分,追求内心的真我。最后,“悠然一段安闲意,疑是羲皇以上人”表达了对这位隐士超凡脱俗境界的赞美,认为他达到了与古代圣贤相似的境界,拥有超越常人的安详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传达了对自然和谐、内心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英气轩轩贯斗牛,春风匹马辟雍游。
家庭竞秀三株树,伯仲相交五凤楼。
回首白云添旧感,细听夜雨入新愁。
妙年唾掌收科第,会有欧公避一头。
数间老屋半攲颓,宗祏虽存没草莱。
尚有遗民呼太庙,可堪游鹿上荒台。
花开陌路空馀恨,麦被陵陂不尽哀。
三节还乡平日志,化为杜宇定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