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虽云高,不到建章宫。
巨丽发妙思,翰墨争豪雄。
移子范舟兴,入此潘庐中。
诗成到谁手,茧面丝发翁。
岂不怜此老,气薾志亦穷。
聊以壮观之,行潦落长虹。
低头谩漠北,攘臂徒辽东。
自娱蓬蒿兴,敢傍圭璧丛。
清时难但已,有感如霜钟。
慎莫视苏子,是更得家风。
秋风虽云高,不到建章宫。
巨丽发妙思,翰墨争豪雄。
移子范舟兴,入此潘庐中。
诗成到谁手,茧面丝发翁。
岂不怜此老,气薾志亦穷。
聊以壮观之,行潦落长虹。
低头谩漠北,攘臂徒辽东。
自娱蓬蒿兴,敢傍圭璧丛。
清时难但已,有感如霜钟。
慎莫视苏子,是更得家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为《谢程致道监丞以秋夜直舍二诗相视并简苏在廷少监》。诗中,诗人通过对秋风的描绘,表达了对建章宫的向往和对文学才华的赞美。他将自己比作范舟之人,进入潘庐(可能指文人雅集之处),创作出的诗篇期待得到茧面丝发翁(意为年长而有学识的人)的赏识。诗人感叹自己的才情虽老,但仍怀壮志,自得其乐于蓬蒿之间,不愿与世俗权贵为伍。他以清时自勉,提醒读者不要效仿苏子,要保持自家的风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追求和人生感慨。
升危蹑石梯,已觉毛骨异。
玄龛剖山腹,六月霜雪至。
佛台磨青瑶,绀滑不留水。
巍巍数天人,苍玉刻冠佩。
老僧拂高崖,上有昔人字。
国都已萧瑟,山泽隐遗事。
西轩俯空阔,昼夜纳苍翠。
卜筑莫后时,林中有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