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其四》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其四》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0)
注释
羽:指羽书或羽激,为古时征调军队或用于军事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边警,烽:即烽烟,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浸即举烟火报警。
接:接近,直抵。
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为中国古都之一,西汉、 隋、 唐等朝代皆定都于此。
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这里实际指当时的首都北京。
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
征人:出征在外的将士。
翻译
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军事文书,冒着霜冻的寒气出行塞外。东北边境的异族侵扰边关,那报警的狼烟在相连不断的烽火台上一个个燃起,直抵京城。
元美出行之时,正当拂晓,城头上斜挂一弯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后,一场恶战又会在前线爆发。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人未卸衣,马未卸鞍,他们正焦急地翘首等待着京城的决策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严寒景象和战争的紧张气氛。"白羽如霜出塞寒",以比喻手法写出了战士们身披白色战袍,在寒冷的边塞环境中行军,暗示了环境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胡烽不断接长安",通过"胡烽"(胡地烽火)象征敌人的侵扰,而"接长安"则暗指烽火直抵京城,表达了战事的严重性和对内地的牵动。

"城头一片西山月",诗人以月光洒满城头的静谧画面,反衬出征人们内心的不平静,他们在马背上凝视着这轮冷月,可能在思念家乡,也可能在思考战争的未来。整首诗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战士们的坚韧,以及他们对家国的深深挂念。李攀龙的这首《塞上曲》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具有鲜明的边塞诗特色。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偶作·其二

一落南荒忽至今,满腔幽恨独沈吟。

乱山围绕真何益,难阻龙江北去心。

(0)

陈韬庵过谈

螺洲石鼓郁苍苍,并作苍颜岁月长。

一代风裁供小隐,十年忧患谢欢场。

端看不朽功名外,永忆相从几杖旁。

欲抱遗书归墓侧,待君著笔叙存亡。

(0)

春寒

才销岸雪转江风,便觉春寒意不同。

澹澹轻云随薄日,微微远岫出遥空。

孤怀喧寂元无著,世变新陈各自工。

物外但教容七尺,莫将目力送归鸿。

(0)

梁星海山长招陪广雅尚书两湖书院看桃花

斲石治广除,纳湖以为囿。

长廊行欲尽,桥影带高霤。

回看何冥冥,柳浪覆千甃。

绯桃閒深浅,繁丽如展绣。

赪颜頩始怒,诞意纵未透。

离离弄妍日,烂烂烧春昼。

雄堂中劝学,海内郁奔辏。

九流百家贯,一破万古陋。

宾师得烈士,悬镛待众扣。

主人扶僮至,最爱循墙走。

鬓丝映花枝,颇似饭颗瘦。

相将开水阁,远思发醇酎。

拍波起群凫,遮眼拖孤岫。

微言引深感,世议安丛诟。

树人同树木,时事犹可救。

十年才辈出,行与木俱茂。

从公且婆娑,河清人自寿。

(0)

渡海·其四

七岁渡此水,往来三十年。

谁言人未老,处处是桑田。

(0)

子朋属题山水小幅·其一

江东顾五倦游还,占取城西水一湾。

捲捲清诗皆入画,底须俗笔污溪山。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